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股票

“双11”进入倒计时 快递巨头转型路径分道而走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03 18:47:38

  不过,近年来的“双十一”期间,龙头快递公司通常都会从人员、设备、车辆、线路等方面做好准备,以保障“双十一”期间的快递业务。但在前述国家邮政局人士看来,虽然在场地建设、设备升级、数据支撑等方面都上了台阶,但是末端配送的压力仍然存在。

  各快递服务商对此的应对措施近年来也出现加码趋势。其中,菜鸟网络通过菜鸟驿站、自提柜等方式分流压力;京东为平台商家和社会化商家“双十一”前的备货提供高达数亿元的补贴;为了表明解决问题的信心,苏宁更是明确,在全国多个核心城市推出迟到必赔服务。

  顺丰控股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在末端配送方面,公司也在尝试采用新的方式。“公司目前的模式是,用同一批人做不同的事情。例如一些‘快递小哥’,早晨配送商务件,中午配送同城外卖,下午配送重货。但一个人又充当骑士、又要熟悉路线,还要配送上楼,这种效率并不一定是最科学的。因此,顺丰下一步将研发接驳柜方式,专门由特定快递人员不断从接驳柜中取货,并配送上楼。”

  模式变革之外,带来效能提升的原因还有软硬件的革新。前述顺丰人士介绍说,在2015年,“快递小哥”日均实现七八十件派送,如今可以实现了日均百件左右。

  人均效能是如何实现提升的呢?“顺丰是利用丰巢柜和智能收件工具,进行电子面单,后台则拥有语义判断和大数据技术,快递小哥利用顺丰的智能地图设计的最优路线,大大提高末端配送的人均效能。”

  除了快递公司本身加紧“排雷”之外,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此前波峰的熨平机制也已经走在路上。王笑天指出,虽然每年四季度的电商旺季都会带来快递业务量的井喷,但近年来,全年“双电商节”甚至“多电商节”的格局正在确立,快递季节性波峰波谷被平滑的趋势正在成行。“这对快递公司应对运力与高峰的矛盾,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转型路径分道而走

  兴业证券(7.7800.010.13%)王品辉分析团队指出,除去汽车、石油等短期难以电商化,或即使电商化也无法被快递运输的消费品,剩下的消费品占比则为电商渗透率的理论上限,该比例在50%以上。相较目前电商13.8%的渗透率,仍有3倍空间。

  一面是快递企业短板尚存,一面是行业整体向好,如何调整业务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便成为摆在快递龙头面前的新课题。而各公司在这方面的战略选择,既有重合,更有分化。

  加速拓展国际快递网络,推进国际化进程,在多家快递公司中出现提速。典型代表为圆通速递。该公司目前正筹划收购先达国际物流2.56亿股份。由于先达物流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公司实体和自建站点,业务范围覆盖超过150个国家、超过2000条国际航线,同时拥有菜鸟在俄罗斯地区一定比例的份额,因此本次收购被业内看作圆通速递布局国际业务抢占先机进入国际市场、进而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的一大动作。

  王笑天认为,在国内快递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前,国际快递市场仍未完全打通,且随着海淘的不断发酵,国际快递市场成为本土快递公司的必争之地。未来,出海、下乡或成为电商物流的重要方向。

  与圆通速递不同的是,顺丰控股将战略重点放在了国内“大物流”领域。公司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说,国内“大物流”市场占到中国GDP的17%,这是一个12万亿级别的市场,比快递市场4000亿元的规模要大很多,其间既包括大宗商品物流,也包括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