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进入倒计时 快递巨头转型路径分道而走
整体来看,顺丰控股对“双十一”短期刺激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根据记者从顺丰控股得到的最新数据,从产品收入占比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和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时效、经济、重货分别占比为70%、21%、4%和67%、20%、6%,这一方面表明,公司多元化布局的成果正在显现;但另一方面也验证了,公司电商件的占比相对较小,且电商件的定位均是中高端,不太会选择为了这项业务“冲量”。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在2015年,圆通速递的全年业务量为30.3亿件,中通29.5亿件,申通25.7亿件,韵达货运21.7亿件,顺丰速运为17亿件。而根据东北证券(9.620,-0.10, -1.03%)统计,快递品牌集中指数在2017年7月达到77.8%,从市占率角度来看,中通15.4%、韵达11.4%、圆通13%、申通10%、顺丰7.9%。
王笑天的看法是,从业务量和电商件占比角度来看,A股公司中,“三通一达”短期对“双十一”或更为敏感。“这种敏感度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并不相同。”他指出,“由于部分快递公司在部分区域的电商业务占比较高,甚至超过9成,在龙头效应规律下,该区域商家或会优先选择该公司提供快递服务。”
虽然快递公司之间存在差异,但整体而言,考虑到国内消费需求维持稳健增长,电商尤其是网购市场保持较高增速、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业内预计,2017年快递业务量的整体增速将维持30%以上。“尤其是由于四季度为电商促销旺季,不少快递企业三季度都有新增产能投放,件量增长的规模效应与较低固定资产使用率有一定抵消,因此,快递公司四季度整体业绩表现值得乐观。”王笑天表示。
风险伴生 井喷季有待“排雷”
在部分快递公司看来,这种乐观预期还有一个最新的刺激因素值得关注。韵达快递北京某加盟商负责人对记者分析说,“近年来,电商促销竞争加码,多家电商平台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促销期延长的方式作为竞争武器。一方面有利于拉升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相对减轻快递波峰临时用车、用人的压力,使车辆供给、处理效率同比改善,进而强化旺季逻辑。”
这也从侧面折射出“双十一”高峰季,快递企业并非单纯迎来鲜花与掌声,不少风险和短板也伴生与彰显。
今年以来,包括申通、圆通在内的部分快递公司,都曾被媒体爆出“爆仓”情况,被业内看作最大的风险点之所在。湖北省武汉市申通快递公司相关负责人坦承,从“双十一”到此后一周为快递派送的高峰期,加上天气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一线快递员压力较大。“电商大促容易成为快递业出现爆仓的时间窗口,不仅使快递成了慢递,甚至可能会出现损毁和丢失的情况。”
国家邮政局相关人士认为,发生快件积压和处理问题,也反映出整个行业存在由于劳动力短缺、基层盈利率不高带来的季节性、区域性末端网点运营不稳定等问题。“物流被视为电商的喉结,物流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商的效率,物流成本的高低,也决定了电商成本的高低。这也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管理效率和信息化程度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对此,前述申通快递负责人的解释是,“双十一”对不少公司的运力确实构成很大挑战。“某公司如果为了完成快递量而快速增加运力,意味着总体成本会高出很多,不具有经济性。但无论如何,‘双十一’都可以看作一场超强度对抗赛,既对快递企业强化练兵,也在倒逼快递企业强化装备,提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