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真的强过一个中国石化和两个中国中车?
中国经济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能源消费增速告别上一个十年的高增长时代,从两位数的高增长到小个位数的增长。
能源消费结构也在变化,水电、核电、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煤炭占比趋势性下降,原油消费占比自世纪初有所回落后相对稳定。虽然当前稳定但未来原油消费占比可能出现回落,政府对清洁能源的消费日益重视,今年首谈禁用燃油车已经给并不算久远的未来定下了基调。


中国石化原油加工量同样是走过了快速增长期,在第二个十年增速显著回落到小个位数,甚至在2016年出现了负增长。
中国石化的盈利高峰出现在2010-2011年,对应的原油价格刚好处在一个大上升周期的尾部。2001-2007年,中国石化盈利在油价上涨周期内,并且自身原油加工量较快增长,处于量价齐升的好阶段。2010年中国石化的业务规模增速因为09年的需求刺激仍然有个高增长后快速回落,但是2010-2013年的油价处在高位,所以我们看到了中国石化的业绩顶峰出现在2011年,2012-2013有所回落但还不错。但是在油价快速下跌的2014年及之后,中国石化业绩大幅萎缩。
众所周知,2016年油价底部回升(图中的年度均价表现不出来),在油价上涨周期内中国石化再度受益,从而16年的盈利有所修复。图中2017年上半年的盈利也还不错,但是因为2017年油价整体呈震荡走势,而且在一个较低水平上,所以2017年的盈利距离历史峰值还差得远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在能源消费总量低增长、原油消费占比短期稳定长期还可能下降的背景下,中国石化的现有主营业务规模继续保持低增长的概率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石化的盈利主要取决于原油价格。一个大的油价上涨周期,再加上一个高企的油价,才可能使中国石化的盈利重回巅峰。目前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个油价上涨周期(2016年初算起),但这是一个缓慢上涨的周期,并且这个价格即便上涨后,距离历史120-13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还差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