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骑单车创始人拱手相让:四川某集团同意以10亿接盘
“我野心比较大,所以一直在寻找能够承载我梦想的平台。”高唯伟说,“我个人判断,共享单车是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从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来看,都应当是最好的创业方向。我们车辆投放第一个月的经营情况就已经能负担人员工资及办公费。从整体来看,实现全面盈利预计需要10—12个月。”
不过,一名酷骑单车的员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此次酷骑单车危机的爆发可以看出,高唯伟在管理方面还是不太成熟,“各地区分公司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员工可能只是在会上发了个言被他注意到,就得到重用。”
共享单车行业降温
酷骑单车退款风波出现的背后,是共享单车行业整体的降温。
今年以来,至少已有3家小规模的共享单车企业宣布倒闭或退出运营。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9月初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所谓头部共享单车企业或平台出现“退押金难”问题,表明押金资金安全及风险,并非空想,而是逐渐变成现实,需要监管部门合力推动监管措施落地,最大限度保护用户的资金安全,避免出现无法退还甚至恶意跑路现象。
李俊慧指出,相关监管部门、非企业或平台注册地监管部门与企业或平台注册地监管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沟通,互通信息,及时掌握平台或企业运营情况,加快督促企业开立押金资金监管账户,确保用户押金安全。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无法确认平台或企业已经开立监管账户,那么,可以考虑养成“用车时付押金,用完即申请退押金”习惯,虽然麻烦,但能确保资金安全。另外,对于部分平台或企业出现退押金难,应及时向所在地的交通、工商、消费者保护机构等积极投诉和举报,必要时,可提起民事诉讼,将平台或企业诉至法院索赔。
经历了一年的鏖战,共享单车企业的危机在近期集中爆发,市场普遍认为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进入了下半场。
日前,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ofo投资人朱啸虎在某活动上谈到“共享单车大战”时表示,“虽然ofo与摩拜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每个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运营。唯有两家合并才有可能盈利。”
小鸣单车CEO陈宇莹此前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行业的激烈竞争,让各家企业无暇考虑盈利模式,能活下来就已很不容易。
哈罗单车联合创始人、COO韩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全国市场这么大,存在两到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完全没问题,共享单车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运营最终还是回归商业本质,企业要有自己造血的功能。没有这个功能,发展难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