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材质董事长:从贸易商蜕变为“膜法师”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国内外掀起新能源汽车浪潮,并刺激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扩产及技术创新。从上游矿产,到中游隔膜、电解液、电池厂,再到下游整车制造、充电设施等企业,都备受投资者关注。
究竟行业景气度及前景如何?哪些公司具有较强竞争力?近期,本报调研组陆续走进锂电池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力图通过实地调研,为读者呈现这一行业的真实状况。
记者 严翠 陆桂玲 编辑 全泽源
深圳光明新区一片宽阔的草地上,屹立着几栋白色大楼。甫一靠近,迎风飘扬的彩旗下一块汉白玉石匾首先映入眼帘,上面刻着“星源材质(47.990, 2.24, 4.90%)锂电池隔膜华南制造基地”。这就是全球少数同时拥有自主研发设计锂电池隔膜干法、湿法制备技术的企业——星源材质总部所在地。公司董事长陈秀峰被人称为“膜法师”,已深耕隔膜产业10多年。他认为,从新能源汽车到储能,将带来一场能源革命,其中的商机非常大。
看好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汽车目前是早晨6、7点钟的太阳,未来充满希望与机遇。”陈秀峰的办公室设在整栋办公楼最高层。在微风吹拂及周边田园掩衬下,身着蓝色POLO衫、戴着半金边眼镜的陈秀峰一边帮调研组沏茶,一边从宏观角度给行业定性。
星源材质99%以上产品为锂离子电池隔膜,位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种主要材料,隔膜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及安全。
今年上半年,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及隔膜产品价格下滑等影响,星源材质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9%,为2.47亿;净利润同比下滑23.74%,为7091.73万。
“短期受政策影响,行业难免出现波动,但新能源汽车发展大趋势不会变。随着政策逐渐明朗,市场需求回暖,三季度开始公司订单已快速回升,下半年及全年业绩也比较乐观。”陈秀峰显然对行业冷暖感知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