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材质董事长:从贸易商蜕变为“膜法师”
“隔膜价格及毛利率下滑是大势所趋,但公司主要生产中高端隔膜,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隔膜产品价格及毛利率下滑速度将低于同行。”陈秀峰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星源材质已累计取得专利技术43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同时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锂离子电池隔膜关键技术,拥有多项技术储备,多个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863 计划”、“深圳市重点工程项目”等。今年上半年,星源材质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6.59%。
陈秀峰表示,星源材质工程、技术类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约20%,研发投入比重为4%,未来公司会继续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新建的美国、日本研究院是旨在吸引国际化人才,加入公司研发团队。
从贸易商到“膜法师”
“现在是干实业最好的时候。”提及当年从金融转投实业的创业经历,陈秀峰对当下形势如此判断。
1996年,先后从业于银行、投资公司等的陈秀峰,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邀四川老家胞兄陈良聚首深圳,一同干起了电子元器件、布匹等商品的进出口贸易。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客户找到陈秀峰希望进口锂离子电池隔膜。打听情况后,陈秀峰如获至宝,很快就决定集中精力搞锂离子电池隔膜进口。
陈秀峰告诉记者,当时国内隔膜完全依赖进口,价格非常高,隔膜原材料PP、PE大概每吨2万多元,隔膜成品每吨价格则高达300多万元,而且国际主要厂家Asahi、Celgard等还设置了提前45天打款、不能用于军事等各种限制。
3年后,陈秀峰决定将此前做贸易所赚资金,全部用于自主研发隔膜产品。
“刚开始我们想找日本企业合作,但遭到拒绝,后来我们找到了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进行合作。2006年公司掌握了湿法隔膜的制备技术,2007年公司又突破干法隔膜制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说易做难。2009年3月,公司产品才正式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