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材质董事长:从贸易商蜕变为“膜法师”
他认为,新能源产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新能源汽车到储能,将带来一场能源革命,如互联网改变生活般改变全球。这是一个持续、长久的革命,未来最有价值的公司将是与能源有关的公司,包括能源的运营。正是基于此,星源材质近年在专注于锂电池隔膜领域的同时,也开始了水处理膜、太阳能(6.370, 0.16, 2.58%)膜、透析膜等高端功能膜,尤其是一些进口替代功能膜领域的研究探索。未来公司将在功能膜领域不断发展,同时适时通过外延并购、合作等方式,拓展隔膜下游储能营运及隔膜上游材料领域。
据了解,目前星源材质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聚丙烯(PP)、聚乙烯(PE)主要从海外进口,若未来打通上游材料领域,依托公司稳固的龙头技术、客户优势,公司产品议价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专注中高端隔膜
2010年11月,随着华南制造基地的投产,星源材质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锂电池隔膜专业制造商。据介绍,该基地共有6条干法、1条湿法生产线,干、湿法产能分别为1.6亿平方米、2600万平方米。由于湿法隔膜较干法隔膜在力学性能、透气性能和理化性能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高消费电池大多使用湿法隔膜。随着动力电池对能量密度要求的提升,尤其是三元电池的广泛应用,市场对湿法隔膜的需求不断扩大。
“比如LG化学等客户,就主动要求我们在提供干法隔膜的同时,供应湿法隔膜产品。为满足客户需求,同时补齐短板,公司最近几年重点工作就是加大湿法生产线投资。”陈秀峰透露,公司在合肥规划有6条湿法生产线,其中2条在建并将于年内投产,另外常州8条湿法生产线也将于2018年、2019年投产。
2016年隔膜国内消费数据显示,虽然国内湿法隔膜的出货量已达到3亿平方米以上,但中高端湿法隔膜大多仍然依赖进口,全球60%以上中高端市场被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外隔膜厂商所占有。
“星源的目标是参与国际竞争,抢夺国外厂家的份额。”陈秀峰表示,星源的定位是技术型公司,要把产品做到极致。
据陈秀峰介绍,由于隔膜行业高技术壁垒、长研发周期、长产品导入周期等特点,隔膜企业毛利率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较高的环节。以星源材质为例,公司2016年毛利率高达60.60%。但是由于规模效应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等,近年来隔膜企业平均毛利率逐年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