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斥7400亿理财:一边还在再融资 被指不务正业
《投资者报》记者发现,日益增长的理财产品规模背后,上市公司并不如外界想象的资金充裕,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存在一边买理财产品一边募集资金的状况,更有甚者,部分理财产品通过复杂的层层包装最终流向二级市场。
上市公司理财规模野蛮生长
A股上市公司的理财热情,如同8月份的“秋老虎”一样,大有卷土重来之气势。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今年初已经强调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募集资金使用随意性大。证监会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制度。
然而监管层的隔空喊话并未奏效。8月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下滑,但上市公司依旧热情不减。东方财富(13.450, 0.62, 4.83%)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今年以来,A股有超过25%的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规模创出历史新高。
年初至今,购买理财产品最多的上市公司为中国神华,分3次合计买入310亿元;其后的新湖中宝累计购买67次,合计买入169.6亿元;温氏股份累计购买57次,共计买入164.5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公司去年亦是上市公司理财排行榜前三名,名次不变。
公开资料显示,新湖中宝总市值仅371亿元,去年营收15亿元,营业利润约4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54亿元,任意一项规模都不大,不足以支撑近170亿的理财产品。而巨无霸中国神华去年营收达611亿元,营业利润达175亿元,现金流724亿元,相比310亿元理财产品而言并不足为奇。温氏股份市值高达1134亿元,2016年营收128亿元,营业利润却只有15亿元,但现金流为125亿元。相比自身规模,购买164亿元的理财产品也似乎并不吃力。
新湖中宝购买理财产品集中在上半年,该公司于4月中旬、5月初、6月末连续多次发布《关于使用自有资金开展短期理财业务的进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