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等公司停牌躲灾遭痛批 A股任性停牌谁成替罪羊
乐视延期复牌被多机构下调评级
乐视网复牌后到底有几个跌停,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少选择停牌的股票反而扩大了中小投资者的损失。以7月10日复牌的盛迅达为例,该股票因为重大资产重组自2016年12月13日停牌,彼时股价是113元。但是复牌后股价连续三个跌停,截止发稿报价为60.12,股价惨遭“腰斩”。对于持有盛迅达的投资者来说,回本恐怕遥遥无期了。
近期市场停牌最著名的案例应该是乐视网了,不少机构纷纷下调了乐视网地评级,并且预测乐视网复牌之后会有四个跌停。而乐视的应对策略很简单,继续停下去。乐视随意停牌虽然短期规避了公司股价下跌,但是降低了市场的流动性,削弱了股票市场的定价功能。更何况乐视前途未卜,持有乐视网的19.7万股东也只有干着急的份了。
躲灾公司数量不断增加 随意停牌遭市场诟病
2017年7月17日以来,以各种理由停牌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一部分是因为股价持续下跌导致大股东股权质押出现了平仓风险,但还有一部分,则是以“拟披露重大事项”“筹划重大事项”“重要事项未公告”等为理由停牌,市场因此质疑上市公司一跌就停,实属“跌不起”。统计显示,截至目前,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约有270家公司处于停牌状态。停牌超过90天的股票近50只,停牌时间最长的为*ST新亿,连续停牌天数已经达到了396天。
股票停牌的初衷,是防止正在筹划或进行的上市公司重大活动事项导致股价的大幅波动,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政策却被有心之人给念歪了,为躲避股价下跌而含糊其辞停牌不是上市公司实施停牌的正当理由。长时间以来,A股不仅存在随意停牌的现象,停牌程序不规范、停牌时间过长、停牌期间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现象更是时有发生。停牌公司数量过多势必导致大量筹码被锁定,会降低资金和资源流动与配置的效率,而长期停牌,投资者在丧失基本交易权利的同时,还不得不承担投资机会的损失。特别是在A股已纳入MSCI指数的背景下,停牌因素直接影响着境外投资者对A股的参与,以及MSCI是否扩大纳入A股比例等问题。
专家:停牌制度改革在技术上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