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化妆道具奢华 西汉口红2000年后仍鲜艳
来源:新浪四川 发布时间:2017-03-13 18:38:36
《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米粉制作方法,米要选用梁米或粟米,将米磨成细粉沉于凉水发酵腐烂,再洗去酸气,然后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最后放于日头下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敷面。
米粉之后,人们又发明了铅粉,《神农百草经》就提到女性用铅丹和粉锡化妆。铅是炼丹的附属品,经醋化的白铅变得像米粉一样细腻,“洗净铅华”中的铅华其实就是铅粉。铅粉是重金属,虽然涂在脸上会增白,但长期使用会有副作用,让皮肤发青、发黄,妙龄少女最后变成了黄脸婆。不过这也吓不跑爱美的女性,她们在铅粉中添加辅料调和使用:唐人喜欢在粉中掺入西域香料,称迎蝶粉;宋人将益母草、蚌粉等调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则以玉簪花为主料,制玉簪粉。

第二步:
抹胭脂
传说体态丰腴的杨贵妃,到了夏天流的香汗都是红色,可见涂抹胭脂之多。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来语。因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种名为“红蓝”的花朵中提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胭脂带回中原,女子敷粉后用以之饰面。
早在商周,女性已懂得在面部擦拭腮红美颜,只是当时并不流行,只有舞姬与宫人使用,材料为朱砂。“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秦宫打破了面妆色彩的桎梏,开启了妆容色彩丰富、造型各异的时尚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