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高管:险资将新一轮扫货A股 正物色下一对象
A股市场两大爆点可能正被你哂笑,或是无视:
一是众机构群起看好A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正发起A股攻势。
先不说真理是不是掌握在众机构手中,先来说说最热的险资。抛开恒大与前海人寿不说,安邦与阳光,他们的举动正拉开险资扫货A股的序幕。
安邦就是一例,就在周五又做表态,要继续增持1亿至35亿股中国建筑(10.330, 0.94, 10.01%),对各种争论直接无视!保险资金到底冲什么而来?捞一票就走?还是另有战略安排?
就这一热点话题,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多家保险公司,保险资管与其他行业人士给出的答案或与市场猜测完全不同:四大动因支撑保险公司加大股权类投资,进而出现举牌:
一是岁末改善财务报表——实现收益目标和偿付能力筹划;
二是应对利差损危机——生死之战;
三是低利率下的资产荒——真相在此;
四是推动战略协同——有但还不具普遍性。
四大动因的背后,是一场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的生死之战。
一大波保险公司正在举牌的路上
阳光保险举牌吉林敖东(36.560, 0.60, 1.67%)近日引发市场猜测。其实,这并不是阳光保险第一次举牌,去年公司还完成过“一日三举”的壮举。
细思恐极,要知道,2005年成立的阳光保险是保险业的“老七家”,与2010年后成立的新兴保险公司发展道路不同,气质迥异。阳光保险这一路也高举高打在A股扫货,耐人寻味。
券商中国记者在业内调查了解的情况是,保险公司对于是否构成举牌本身并不在意,在意的是能否用合理的成本获得股权。而增加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是从去年底就开始热烈讨论的事情,在今年内已经达成共识。
一位保险公司投资部门人士如此形容险资举牌的必然性;“换任何一个人来做,也会这么干。”在他看来,举不举牌,已经不在讨论的范畴了,更需要讨论的是下一个投资标的是谁,如何可以不战而胜,用最小的成本达成目标。
保险资金举牌已经由点及面,大有风驰云卷之势。
从保险公司调研的勤奋程度,也可以看出险资对A股市场是有备而来。数据显示,10月份以来,保险机构调研上市公司达232家次,共调研了152家公司。
平安系和国寿系排名前两位。平安系调研上市公司62家;中国人寿(25.970, 0.09, 0.35%)调研上市公司共计45家,泰康人寿调研上市公司达32家。
一看年底财务驱动
一张好看的财务报表,是保险公司能够继续实现融资功能,维持住现金流,运营下去的关键。
2014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资单位为其联营企业,按权益法核算。所谓重大影响,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
保险公司几近完美地将这一规定用到了上市公司收购上。这一过程分三步完成:第一步锁定目标,第二步提高持股比例(不惜举牌),第三步谋求董事席位。
★在锁定目标方面,险资尤其喜欢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因为保险公司持股比例都不需要达到20%,就可以派出董事,将其列为联营公司。
★在提高持股比例阶段,险资有着令产业资本望尘莫及的资金优势。安邦对中国建筑承诺增持1至35亿股,霸气侧漏,业内评价“这很安邦”。
★超不超过20%并非那么重要,能否拥有董事会席位才能说明问题。这是保险公司最难的一关,也和上市公司根本冲突所在。虽然说保险公司一再强调自己是财务投资者,但是上市公司卧榻之侧来了一个陌生人,何以能安睡?二者不仅是交易对手,还是控制权争夺者,利益经常不可调和。
案例:安邦人寿对于民生银行(9.400, -0.01, -0.11%)持股仅6.5%,持有民生银行表决权小于20%,但通过派驻董事对民生银行施加重大影响,列为联营公司。
权益法对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1、权益法核算带来收益提升
以长期股权投资计量的股票资产,绝大多数采用权益法计量。原来被列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在被转为长期股权投资之后,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要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也就是说,在被增持股票转换为权益法核算的当期,股价上涨得越多,意味着为保险公司带来的一次性投资收益越多。
例如在安邦财险2014年的年报中,公司投资收益项下,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核算确认的当期收益达到了184亿元,占到226亿投资收益总额的81%,是不是起到了神奇的润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