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追随险资“举牌风” 两条线索挖掘机会
五、港股中也存在险资的“潜在举牌股”
险资可能通过“港股通”去“举牌”一些控股权分散、海外资产较多且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比较有潜力的公司有:
VTECH HOLDINGS、中电控股、VITASOY INT‘L
报告正文:
一、2016年下半年,险资“举牌”风再起
1.1 2016下半年险资“举牌”规模明显提高
2016Q3以来险资“举牌”规模再度扩张。根据同花顺(72.600, -0.61, -0.83%)统计口径,保险机构从2015年以来开始“举牌”A股上市公司;在去年“股灾”之后的两个季度,险资“举牌”的规模大幅增长,15Q3和Q4险资“举牌”规模分别达到693亿和805亿;受监管收紧的影响,16年上半年险资“举牌”规模大幅下降,16Q2险资“举牌”规模下滑到2.9亿;但是从16Q3以来,险资“举牌”的规模再度出现明显的扩张,截止目前,16年下半年险资举牌规模累计达到310.4亿,险资“举牌”潮或再次来临。
1.2 险资“举牌”仍然有充足的动力
“万能险”推高负债成本。随着险资规模的扩大,万能险占比大幅提升,而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多在5%左右,显著推升保险机构的负债端成本。从2012年开始,保险机构的保费收入规模开始大幅上升,15年增速高达20%。截止16年9月,今年的保费收入规模已经达到2.5万亿,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经测算,在今年前9个月新增的保费收入中,万能险占比高达20%(市场上没有对于万能险规模的直接统计,但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在“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中,万能险占比最大,我们用“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近似替代万能险保费。)。
我们统计市场上较为主流的几只万能险产品,可以看出,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在15年大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提升,部分万能险品种的结算利率在16年继续提升,目前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水平大多处于5%左右的水平,这使得万能险产品的资金成本高企。
“资产荒”倒逼保险加大“举牌”力度。去年“股灾”之后,大类资产的收益率持续下滑,特别是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下滑幅度明显。自14年以来,全市场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水平持续下滑,目前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普遍在4%以下,作为“无风险资产”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2.9%左右。大类资产的收益率持续下行,使得险资资产端的收益率大幅恶化,截止今年9月,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仅有3.95%。在万能险负债端成本普遍高于4%、而全市场资产收益率普遍低于4%的情况下,保险资金通过“举牌”来提高资产端收益的动力很强。
权益法核算,获得稳定投资回报。险资购入的股票一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以通过权益法或者成本法进行核算。一般来说,当持股比例在20%到50%之间(非严格限定),对被投资单位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权益法核算相对于成本法的优势在于,只要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投资方就可以按照所持权益的比例计提投资收益。
1.3 险资“举牌”仍然有雄厚的实力
保险的总资产规模不断扩张,目前的权益资产仓位不高,仍有加仓空间。截止今年3季末,保险机构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4.6万亿,其中,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仅为14.25%,远低于保监会规定的上限(30%)。如果险资配置权益资产的比例从现在的14.25%提升到20%,将给市场带来近8400亿元的增量资金。
国际经验比较来看,随着长端利率的下行,保险机构配置权益资产的比例会明显提升。在美国长端利率持续下行阶段,美国保险机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也在不断提高。长期来看,美国险资对于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在30%左右。
二、被险资“举牌”的股票能够获得明显超额收益
2.1 “举牌”公告日前后十个交易日是最佳投资窗口期
“举牌”公告日前后约10个交易日拥有非常完美的投资窗口期,之后3月几乎不存在显著的投资价值。我们测算了15年以来险资“举牌”的38家上市公司在“举牌”公告日前后一段时间(相对于沪深300(3474.729, 6.36, 0.18%)的)超额收益的均值,可以看到:公告日当天以及前后一个交易日的单日超额收益最高;公告日前的11个交易日直到公告日后的9个交易日,被“举牌”上市公司持续获得正的超额收益,此段时间为险资“举牌”的最佳投资窗口;不过,“举牌”公告日后3个月(60个交易日,剔除公告日后的前9个交易日),相对沪深300的累计超额收益几乎没有增量,单日超额收益也很难有持续性,该时间段的投资价值并不大。
2.2 被单家保险“举牌”一次的股票表现
短期超额收益明显,部分个股走势出现提前反应的迹象。在险资“举牌”的38家上市公司中,有20家上市公司仅被一家保险“举牌”过一次。如下图所示,在险资“举牌”公告日前后一段时间的超额收益均比较明显,但是部分个股(如承德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