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消费住房

深圳炒房客8年:几万元投入赚了3000万 过程惊心动魄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陈小瑛 董映颉  发布时间:2015-07-26 23:05:50

  高华2000年从东北到深圳闯荡,最初买房纯粹为了自住,但随着收入增长,租金可抵月供的房子,吸引高华将目光转移到房产投资。

  几万元的首付就能撬动一套房,让高华开始意识到,只要房子升值幅度超过银行利息,贷款买房就划算。于是高华从2006年起,大胆从银行套钱出来投资更多房子,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其手中持有的房产超过10套。
  2009年后,炒房客在深圳楼市不断“兴风作浪”,甚至将炒股手法挪至楼市,联合坐庄控盘,在2007年和今年上半年房价上涨中火上浇油。
  尽管经历了多次跌宕起伏的调控周期,但最近八年来,大部分投资客赚得盆满钵满,高华的收益率甚至高达上千倍。而深圳炒房客只是这些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客群体的一个缩影。
  初尝投资甜头
  从1999年就开始在深圳购房的投资客郭亮,也意识到贷款撬动房产投资的收益来得快,他2003年拿出几万块开始在靠近香港的皇岗口岸投资,不到一年收益翻倍,后来郭亮将升值部分到银行做转按揭套出来80多万元,又去投资了多套房产。
  2005年,房价猛涨引发了首轮房地产调控;2006年,中央各部委又多次出台调控政策,但收效甚微。
  为抵制房价过快上涨,2006年4月,深圳市民邹涛在网上发出公开信,呼吁市民支持“不买房行动”、“让房子烂到炒房人手中”。同时,邹涛恳请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调控房价。此事轰动一时,响应者众多,十多天时间,超过1.6万人加入了不买房阵营。
  然而,面对节节攀升的房价,高华不但未加入不买房队伍,相反增强了投资意识。2006年5月,深圳成功申办第26届大运会,主赛区在龙岗,高华认为政府一定会为此大面积建设各种配套设施,这里值得投资。
  于是,高华以120多万元卖掉手中房产,在扣除银行贷款和开发商垫款后,剩余80万元。2007年初,他一口气在龙岗中心区买了4套大户型房子,包括龙城国际的两套房子、罗马公园一套、中央悦城一套。此外,他在平湖还投资了3套房产。
  “那时,房子的租金基本上都可以抵月供,即使补差额也没多少,我就想着交房装修后出租,这样没什么压力。”高华当时并不觉得自己有多激进,他认为能最大限度利用银行贷款炒房,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当时,高华对楼市调控的概念并不强,且颇具讽刺意味的是,2005年调控后到2007年3年间,深圳新建住宅均价每平米分别涨至7040元、9230元、13370元。
  2007年,整体经济进入过热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信贷的扩张,将国内多个城市的楼市带入到“疯狂”上涨的阶段,深圳楼市也不例外。
  高华没有料到,一场危机很快就来了。
  2008年的深刻教训
  为了遏制通胀,从2007年3月开始,央行连续6次加息,同时为了抑制房价上涨,当年9月,央行重拳调控楼市,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至四成,利率上浮1.1倍。
  之前,高华并未亲历过加息对楼市的冲击有多大,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下,2007年10月,深圳楼市阶段性见顶,开始有价无市。只会买不懂卖的高华,在2008年终于栽了跟头。
  2008年2月深圳新房价格达到1.6万元/平米后,开始断崖式下跌,开发商大幅降价、中介跑路的消息接踵而至,不少新楼盘如龙华金地梅龙镇等价格腰斩,购房者违约现象频增。高华也加入了维权队伍,最后以市场价8折获得购买中央悦城一套房的权利。
  此时,高华握在手里的房子超过10套。“每天一早起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哪套房子要还月供了。”高华的压力非比寻常,但仍死扛着,用几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
  4万元的月供压得高华喘不过气来,他当时月薪仅8000多元,收入远远无法填补缺口。2008年初,高华意识到必须“减仓”,于是以成本价出售中央悦城,套现30万元还月供,同时房子装修完后陆续出租,减轻了月供压力,这样挺了10个月。
  用高华的话说,出现转机“是托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福”,否则他还要继续割肉卖房还月供。
  面对经济下滑风险,2008年10月至12月,中央出台政策“组合拳”救楼市,如降低首套房和改善性住房首付比例、首套房利率打七折,以及减免税费等措施,市场应声止跌。地产大佬潘石屹振臂疾呼:“苦苦等待的‘解放军’终于来了。”
  不过比高华更激进的投资客却倒在了黎明前。投资客李金东曾拥有上亿资产,但在房价的持续下跌中,当年手中的69套房全部变为负资产,只好忍痛割肉。
  楼市的冬天过去了,炒客的春天就不会远。蛰伏一年之久的炒房客们在2009年初又开始有了声音。当中国楼市进入“疯狂的全民炒房”时代时,资深炒房客因其特有的“抢占”策略和超前意识,成为购房者和开发商们竞相追逐的群体。
  与李金东再无资金翻盘不同,高华虽然挺过来了,但这次教训足够深刻,他反思自己步子迈得太大,以他的收入最多投资两三套房。同时,也让高华坚定认为,只要中国经济向好,房地产就不会崩盘,一旦市场进入调整,政府必会救市。
  联手炒房
  2009年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后,房地产成为货币宽松的最大蓄水池,全国各地掀起了救楼市浪潮,市场迅速反弹。有了前几年的炒房经验,高华认定机会再次来临了,于是通过房子再贷款,找朋友借钱,又卖掉两套房套现200多万元,准备大干一场。
  高华对比2002年之前的十年炒股经历与2002年之后的炒房收益后,发现差异巨大。房产除了投资属性外,还承载着居住功能,股票可能被套多年,但房子跌了还能住,所以2009年楼市与股市同时反弹时,高华彻底舍弃了股市,专心投资楼市。
  这一次,高华将股市联合坐庄的手法引入到了楼市。2009年底,他与几名投资客一起,开始通过联合控盘的方式炒房。
  高华们选了南山区三个只有两三百套房源的二手房小区,其中80%是自住客沉淀不动的房源,剩下几十套流转,只要有放盘的,他们就联合接手,直到小区没有房源可卖,形成垄断后,投资客便有了定价权,几个人先通过对敲互相买几套,将价格炒高,然后每隔几天放出一套,制造稀缺的假象,由几个中介同时放盘形成热卖竞争,他们在幕后操纵。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