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牛奶比矿泉水便宜 中国奶业陷危局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6-09-28 15:12:56

 原标题:鲜奶“廉”若水 中国原奶产业再陷危局

  “现在交奶就是赔钱,”李正有些无奈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收奶的保底价格只有2.9元~3元/公斤,而成本少说也要3.4元/公斤。”

  从2009年开始,中国奶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奶业周期之中,与以往“奶荒—加大养殖—奶剩—倒奶杀”的短周期不同,在进口大包粉冲击之下,国内奶价快速下跌,亏损也从势单力薄的养殖户,进而蔓延到大型规模化牧场,有乳业专家认为,这实际上已转化为一场国内的原奶危机。

  在今年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表示,目前国内奶业发展是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最困难的一个阶段,3月份时奶牛养殖亏损面已经达到51%,并扩大蔓延。

  迷茫的奶农

  李正是华中地区一家中小型牧场的老板。

  2005年,李正看好奶牛养殖,购买了第一批小牛。养殖周期正好让他躲过了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而这也是让他感到好运的事情。

  好运还在继续,2009年奶价开始回升,李正和伊利以3.8元/公斤签订了供奶合同,从2011年开始,奶的产量始终供不应求,奶价不断上涨,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印象中最高价格是2013年,停止进口新西兰奶粉的时候,对于我这样的不算大的牧场,奶价居然都能拿到6元/公斤。”在李正看来,这个价格已是不可想象,于是他将牧场牛群数量扩张到800头。

  2013年奶荒严重,各大乳企四处抢奶,武汉光明的业务员甚至托了熟人来游说李正。恰好伊利合同到期,李正半推半就地答应了朋友,然而他并没有想到,奶价的转折点已悄悄逼近。

  2014年初,李正向光明交奶还能拿到5.3元/公斤的高价,但很快奶价就一落千丈,最低的时候只有2.6元/公斤。李正一边减少奶牛数量,一边负债经营。就这样,在2015年武汉光明突然撤销了合同,不再向李正收奶。

  说起那几个月,李正有些不满:“合同还没到期,就说不收了。”不得已,那几个月的奶只能拿去喷粉。奶荒的时候,国产奶粉价格4.9万到5万元一吨,喷粉厂争着收奶,而到了2015年,进口的奶粉才1.6万~1.7万一吨,鲜奶送过去喷粉厂也不肯收。由于缺少审查资质,这些奶粉并不能上市流通,最终都变成了牛饲料,这也让李正损失惨重。

  经过一番折腾,李正终于在当地联系了一家奶企交奶,虽然要求高且价格不算理想,但交奶量可以保障,而这或许是因为当地原本七八家大小牧场只剩下李正和另外一家还在勉力支撑。

  在李正看来,目前牧场成本很高,苜蓿要吃进口的,玉米要吃东北的,生怕奶里哪个指标不合格,就交不出去了。“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周边小厂纷纷关闭,奶只能卖给少数几家大厂。“中小牧场没有定价权,定价都是企业说了算,就算体细胞、微生物、蛋白都非常不错,也就3.2~3.4元/公斤。”李正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价格,如果低价再持续一年,我们这些中小牧场都会垮掉。”

[1] [2] [3] [4] [5]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