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环境保护

“太湖垃圾偷倒事件”折射上海垃圾处理困局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09-25 20:13:53
  上海嘉定区将垃圾填埋场建在边界,东南风下风口一河之隔就是江苏太仓市,河对岸住着20个小区上万居民,业主们睡觉关了窗户也没用,臭味经常钻窗而入。

  嘉定垃圾填埋场每天承担该区近1000吨生活垃圾填埋量,目前一期工程属于超期使用。去年2月,二期扩建工程经嘉定区发改委批复开工建设,却遭到太仓老百姓强烈反对。而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还在建设中。

  去年10月10日,嘉定区政府公告称,经嘉定区相关部门研究,考虑综合因素,区政府取消嘉定区残渣垃圾填埋场扩建二期工程项目,确保12月底停止一期填埋场的使用,2016年年初对现场进行生态改造。

  垃圾转运成为破局之路。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嘉定区一位参与处理的官员介绍,暂时的办法只能通过码头,用船把垃圾运出去。“上海现在的确处在一个垃圾处理困局上。”胥和生认为,目前上海的建筑垃圾处理有4个问题需要面对:分不清、运不出、埋不掉、用不好。

  如何解决特大城市病

  去年12月20日,在没有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深圳一处渣土山突然发生大面积滑坡,失踪人数将近百人。专家鉴定后认为,事故原因是废弃渣土堆得过多过高,且没有防护措施。据介绍,深圳市当时年产生建筑废弃物达到3000万立方米,几乎可以填满3个水库。

  有媒体报道,2000年以前,深圳建设项目数量相对较少、规模相对小,待建地和低洼地广泛分布,余泥渣土排放基本平衡,甚至不需要另建渣土受纳场。2001年至2005年,压力初现。2006年以后,深圳进入余泥渣土排放难的阶段。

  轨道交通建设,房地产市场膨胀,汽车保有量增加,地下车库激增,开挖的土方大大增加。

  如何处理这些数量巨大的余泥渣土,成为政府部门头痛的问题。

  当时深圳仅有9座受纳场,根本无法满足轨道交通、旧城改造,再加上遍布深圳的地产开发项目所产生的余泥渣土,这也直接导致偷排乱倒现象猖獗。滑坡事故的发生地——光明新区光明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正是9座受纳场之一。

  与深圳、上海这样类似的特大城市,生活、建筑垃圾日产之多、处理之难,使得城市垃圾处理陷入困局,这是日益流行的特大城市病。

  胥和生说,在这次太湖事件发生前,上海市政府已在关注这类课题。

  胥和生介绍,突出源头垃圾分类的管理、强调末端处置消纳设施的科学性、给予一定的补偿机制,以及采用生地变熟地的土地开发方式,都是上海垃圾处理方法中的重中之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