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省份交生态治理成绩单 网友建议立法破环保难题
福州市民参与环保宣传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治理始终是一个关键词,不断被各界关注。转眼已到年末,各地在环境治理方面成绩如何?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面对今冬北方地区大范围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相关省份将如何解困?在十三五期间,各地又将有哪些动作来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近日,人民网记者分赴河北、山西、黑龙江、福建、四川、甘肃六省采访发现,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对环境治理非常重视,受访省份根据自身情况,已经给出了多种治理方案,更有百姓提出建议,通过法治解决环保难题。
污染成因各不相同 六省份出台多方案治理
山西太原是雾霾重灾区的常客,曾两次启动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对此,太原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施建华认为,“雾霾天气可以说是一种‘富贵病’,一般在污染扩散条件较差的经济发达地区更为突出”,施建华以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道。
施建华表示,冬季,大量燃煤采暖锅炉投入运行,尤其是数以万计的城中村土小燃煤采暖锅炉,没有任何的环保设施,低空近地面排放,导致煤烟型污染十分突出。与燃煤量增加相对应的就是污染排放量的增加。在污染排放增加的情况下,一些省份的地理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而冬季频发的逆温天气又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在静风天气,就相当于污染物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积聚,势必造成污染物的累积,使空气污染加重,雾霾天气频发。
同在北方的河北亦是如此。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介绍,河北目前的能源结构90%都是燃煤,全省每年要消耗3亿吨的煤。单就PM2.5排放而言,根据官方源解析数据,燃煤排放占比28.5%,加上农村散煤的使用,占比可能超出30%。“从整体情况看,要解决河北的污染问题,根本上还得解决能源产业结构问题。现在燃煤要全部使用其他新能源替代,短期内做不到,因为供暖等都需要烧煤。但是必须要做到煤炭的清洁使用。”陈国鹰说。
污染问题如何解决?清洁能源如何推广?各地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做出了不同的努力:
——河北印发《河北省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 (2015-2017) 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深入方案》),明确了今后三年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相比2013年9月发布的《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深入方案》并未就PM2.5提出新的治理目标,主要是针对重点城市提出了差异化的治理方案,并就河北如何优化能源结构、重点行业的VOCs治理和达标限期治理等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治理措施。”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殷广平在受访时介绍。
《深入方案》参考各个城市的PM2.5源解析研究成果,为13个重点城市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十根手指不一样齐,科学精准治霾同样不能搞‘一刀切’。”河北省环保厅大气污染防治处处长吕纹告诉记者,《深入方案》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差别化治污理念中。他解释说,比如,石家庄应严控燃煤消耗量,重点实施电力、钢铁和水泥行业提标改造,综合整治制药和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保定市应强化淘汰低效燃煤锅炉,加强表面涂装和包装印刷行业挥发物有机物排放治理;邢台市应重点实施玻璃行业提标改造;邯郸市则要重点实施水泥和钢铁行业提标改造,全面开展焦化行业达标排放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