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省份交生态治理成绩单 网友建议立法破环保难题
——山西太原进入冬季供暖期后,市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领导组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遇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但空气质量持续较差时,可采取相应的八项紧急措施:对市区及清徐县的工业企业,特别是太钢、太原一电厂、二电厂等重污染企业以及污染排放强度较大的企业实施限产、限排;暂停市区及清徐县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市政园林工地的土方作业及运输;落实市政府对208国道、新晋祠路等道路货车实行的限行措施;暂停太钢、一电、二电等工业企业物料、渣土运输;加大市区道路洒水抑尘范围和频次,喷雾降尘车要24小时连续运行,主要街道路面保持一定湿度;此外,还包括杜绝秸杆焚烧、推进洁净焦炭入村入户、对重点工业企业实施现场监控等措施,最大限度控制污染物排放;同时,环保和气象部门将加密气象会商频次,根据气象条件变化,随时调整大气污染防控措施,并及时上报政府。
——黑龙江环保部门出台了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研究成因,发布信息,并采取行动,全省拔除小烟筒2198根,注销和淘汰黄标车、老旧机动车20万辆。去年,黑龙江省出台了禁止焚烧秸秆的政策,同时出台了配套措施,各地市同时采取行动,出动检查组深入区县监察,结合国家环保部无人机和卫星监测,积极搜索疑似火点,并探索秸秆回收使用的新技术。
——福建自2014年起便取消了对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这个“减法”,实现了政绩考核不再“唯GDP论英雄”,为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取消GDP考核的同时,福建在全国率先对各县(市、区)开展了林业“双增”目标年度考核,将森林覆盖率作为各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指标,建立起森林资源保护问责机制,对责任主体实行一票否决。
从去年开始,福建率先在全国建立每季度环保督查会,把各设区市的突出环境问题和整改进度情况通报纳入省政府季度经济分析会主要议程,以专题形式对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给予通报,按照问题清单督促各地加大整改力度,最终年度考核结果还以省政府名义通报。
——四川通过对雾霾做源解析,发现燃煤、工业企业、扬尘、机动车、秸秆等生物质燃烧是主因,而市区机动车尾气排放占污染物比例已超过一半。因此,“治车”成为四川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措施之一:“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超过50万辆,削减了一氧化碳约30.6万吨,氮氧化物约5.3万吨,碳氢化合物约3.7万吨,总颗粒物约0.4万吨。
“‘十三五’四川还将再淘汰50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 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表示,目前,四川省污染防治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将从多方面重拳治理雾霾。对于排放不达标的老旧车,将通过环保检测逐步淘汰;另一方面,还将大力推广节能环保车,升级油品、油气回收等。除了治车,根据源解析情况,四川还将以减排、抑尘、压煤、控秸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减排是减少污染物排放,主要针对工业;压煤,是在能源结构里面尽量少使用燃煤,尤其要用优质煤;抑尘,对一些工地采取措施,比如洒水等;控秸,要疏堵结合,要为农民想到解决秸秆的出路才行,我们正在探索解决。”姜晓亭如是说。
姜晓亭透露,明年四川将选取一两个城市,建立环保综合督查巡视制度。“效仿中央巡视组,环保综合督查巡视组将由省级领导带队,带上环保厅工作人员与专家团队去试点城市督查。民众可以向督察巡视组反映问题,督察巡视组也会将问题公之于众。同时,试点城市的整改方案以及整改成果也将被公之于众。让每个人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监督者。”
“除了开展督查巡视试点外,督查督办也是环保执法的关键。”姜晓亭谈到,目前,四川共约谈10个市州政府负责人和20个市县区政府负责人,“从现况来看,被约谈地区压力很大,动作也很大,约谈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