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等收入陷阱”背后的“低等勤奋陷阱”
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份研究表明:“超长的工时反而会令每小时劳动生产力下降”。如果员工长期睡眠不足,则会拖累经济。其中原因很简单,缺乏睡眠会让人的健康受损,这会必定会带来更多的病假和工作注意力下降,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让社会的平均生产力大打折扣。以中国为例,每一名劳工平均年工作时间2200小时以上,而贡献的GDP每小时只有30美元,法国劳工的年工作时间少了近十分之一,但每小时的生产效率,却是中国的两倍。
如果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7.4%。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与美国和欧洲的差距却是越来越小。
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出口加工型经济”之下,人们依靠“低等勤奋”,多加班多干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收入的增长。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束了“高增长”的时代以及人口红利的退减,过去那种只要加班就能多劳多得的常识今天已被彻底颠覆。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增量经济”已经被“存量经济”替代,经济质量的重要性显然已经超越了数量的累积。因此,“低等勤奋”必然带来“低效率”,在职场上,这意味着“低价值”。
二,“低等收入陷阱”背后的“低等勤奋陷阱”
但即使我们意识到,“低等勤奋”的危害,我们却依然很难去改变“加班就是勤奋”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为什么呢?
实际上,“多劳多得”的加班文化是我们在过去的近二十年的经济实践中获得的一个经验,这个经验已经上升为了一种社会共识。再加上中国人传统的农业文明当中,自古也有鼓励勤劳的思想,这种用时间来代替效率的工作方式,也有了文化上的归属感,久而久之就逐渐的成为了职场的主流规则。
这样的职场文化运行至今,员工已经和企业之间构成了“互相绑架”的关系。在职场中,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低等勤奋”的状态,甚至是假装勤奋,实际上是在看老板脸色行事、用勤劳的伪装来混日子。
而这样普遍的“低效率工作”,则又会反过来给企业的效益与创新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经济的整体效率。被“低等勤奋”绑架的职场人,反过来又绑架了企业和经济,形成恶性循环。
这个恶性循环将很大程度上使得你的收入难以提高。
笔者在今年早些时候曾撰文警告读者当心落入“低等收入陷阱”,即是说在人们从低收入向着中等收入者奋斗的进程中,越接近中等收入的时候,收入提升越困难,并且整个社会的收入增长率不断下降。
从数据看,中国的中间阶层收入增速这些年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回落,从2014年14%左右的增幅(相当于GDP增速的约两倍),下降到基本与GDP增速持平,并且还在2017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下跌到低于目前6.8%的经济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