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上学难:非京籍儿童北京念书需办28个证
近年来,随着流动儿童的急剧增加,一些地方的流动儿童数量已经超过了本地户籍儿童数量。《国际先驱导报》近日的报道称,据统计,上海目前18岁以下青少年人口已出现“倒挂”现象,即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校长杨翎告诉记者,学校新预备年级的170名学生里,随迁子女已远超50%。在北京,截至2014年底,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为112.8万人,其中非京籍47.08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74%。
流动儿童上学难 谁解其中苦?
对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中央政府的方针是“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目前政策上已没有障碍。但在实践中,种种不合理的限制和收费依然存在。很多城市的流动适龄学生,并不能与当地户籍学生一样享受免费公平的“义务教育”。
——非京籍儿童想在北京念书?办齐这28个证再说!
今年的非京籍学龄儿童入学审查即将开始,根据年初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的意见》,非京籍儿童入学提供“五证”的政策基本不变,具体细则由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细则让“五证”延伸出了多达28个证件,让非京籍家长们有苦难言。
近日一位家长向《人民政协报》讲述了他身边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故事。
这位家长所在社区的一个孩子家长杜姐,从2015年春节前就开始到处咨询,提前准备。但至今她还无法确定孩子是否可以在北京入学。这位家长为此几乎天天以泪洗面,她说:“这几天我泪腺发达,什么也没去想,眼泪就不自觉地掉下来。”
该家长在来信中称,北京市规定,非京籍儿童入学要求“五证”齐全,即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然而实际上,“五证”远不止5个证件。
据了解,需要办的证件具体可以分为几大类,首先是父母身份证明证件,包括父母双方身份证、父母双方暂住证、全家户口本、儿童户籍所在地无人监护证明;其次是父母工作证明证件,包括父母双方劳动合同、社保权益记录、在职证明、双方所在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第三是父母婚姻生育证件,包括结婚证、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孩子医学出生证明;第四是家庭在京住所证明,包括租房合同、房租完税证明、房租完税发票、居住期间的电费单据、水费单据、房东夫妻的身份证、房产证。若没有房产证,还需要村委会开的证明,加盖镇政府公章,并需要有村委会开具的居住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