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把手”违纪多发
当前,基层“微腐败”依然量大面广,少数基层干部甚至由“蝇贪”发展为“巨腐”,涉案金额动辄上百万甚至过千万。一些窝案串案也不时发生,抱团腐败、一条龙式腐败现象仍存,令人震惊。面对艰巨繁重的“拍苍蝇”任务,必须多管齐下、惩防并举,既要痛下决心、严惩严治,又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经济参考报》今日起推出“蝇贪”上、下篇,以此提醒须斩断“雁过拔毛”的贪欲黑手,织密制度笼子,堵塞制度漏洞。
|
记者近期在山东、河北、广西、陕西等地调研发现,多地针对“群众身边的腐败”开展的专项行动表明,基层干部“蝇贪蚁害”问题突出,呈现“雁过拔毛”易发多发量大面广、“小官巨腐”触目惊心、部分村街干部“黑社会化”等态势,其害如虎。
“雁过拔毛”现象普遍
从多地专项行动查处的案件来看,基层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呈现多样化、交叉化特征,涉及领域宽泛,专项资金和津补贴是“蝇贪”高发地,“雁过拔毛”现象普遍。其中,涉民生领域违纪违规问题多发,需进一步加大查处与查纠力度。
国家惠农政策专项资金成为一些基层干部觊觎的“肥肉”。他们挖空心思,以虚开虚报等方式,冒领、骗取或套取种粮补贴、占地补偿等补贴资金,或者骗取新农合资金等。
“蝇贪”主要发生在百姓眼皮底下,对群众利益损害最直接、群众感受最真切。2013年至2015年,河北一个设区市查办“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近300件,占全部案件十分之一左右。
山东省广饶县陈官镇杨桥村李玉峰在2001年10月至2014年12月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组织杨桥村虚报骗取2010年至2014年小麦、玉米、棉花等补贴资金20多万元,除分给村民外,部分资金用于支付村民生产小组组长工资酬劳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