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陷入困境 一个日本巨无霸企业为何穷途末路
一个日本巨无霸企业为何穷途末路
□刘洪
对很多中国70后来说,东芝的电视广告,曾是童年的记忆之一。在那个物品还比较匮乏的年代,高品质的东芝家电,成为很多中国人生活档次的标志。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个“日本制造”的代表性企业,现在前景越来越黯淡,甚至走到了崩溃的十字路口。
东芝的困境,从亏损数据就可以看出。根据估算,在截至2016年3月的2015财年,东芝将录得5500亿日元(约合45亿美元)的创纪录净亏损。为了求得生存,东芝将进行“解体式重建”,大幅裁减业绩不佳的家电以及总公司员工,加上此前已裁减的半导体部门,总计裁员1.06万人,占到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
对很多一辈子只在一个企业工作的日本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艰难时刻,他们从来没想到,这个日本的巨无霸企业,有一天也会走到如此境地。要知道,和日立、松下、索尼还不同,有140年历史的东芝是日本老牌家电企业,日本第一个电灯泡、第一台洗衣机、第一款冰箱,都诞生在东芝的车间。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给东芝带来荣光和利润的家电,最近几年成为了东芝的最大拖累。从2012年开始,东芝的家电就基本没有过盈利,后来更频繁录得巨额亏损,事实上成了拖累东芝发展的“僵尸部门”。
东芝的问题,其实也是日本整个家电业的一个缩影。最近几年,在中韩企业夹击下,曾经如日中天的日本家电业早已雄风不再。2008年,日立创下了当时日本企业的最大亏损纪录——7873亿日元。为摆脱困境,日立当机立断,开始压缩产能,以“挤脓”决心剥离亏损家电行业。
但东芝缺乏壮士断腕的决心,对于电视机、洗衣机、个人电脑这些传统家电业务,东芝左看一个不舍得,右看一个不愿放弃,虽也有剥离业务的建议,但迟迟不见诸行动,最后用《日本经济新闻》引述业内人士的话说,东芝“失去了摆脱20世纪型业务结构的机会”。
东芝的慢一拍,其实也同内部自欺欺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