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陷入困境 一个日本巨无霸企业为何穷途末路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发布时间:2016-05-22 10:20:09
去年7月,东芝就披露出震惊日本的财务造假,通过大幅虚增利润维持表面业绩,这种造假已持续多年。表面的数字光鲜,自然也使得公司上下缺乏转型的紧迫感。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假账让东芝信誉大损。日本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已表示,将向东芝处以73.735亿日元罚款。这也是日本公司被处以的最大罚款。
现在,每多生产出一件家电,东芝就多增加一点亏损,当亏损突破5000亿日元大关时,纵是东芝这样的巨无霸,也无法承受了。东芝不得不开始变卖家产。东芝在印尼的电视机和洗衣机生产企业,已转卖给中国的创维公司。接下来,东芝的个人电脑,很可能与富士通合并,白色家电,则可能甩卖给夏普。东芝以后的核心业务,将是半导体和核电。
即便如此,东芝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根据预测,在2016财年,东芝的到期贷款和债务接近1万亿日元。东芝迫切需要融资,但糟糕的业绩让投资者望而却步。穆迪已将该公司的债券评级下调至垃圾级。东京证交所则禁止东芝在明年9月之前进行股权融资。
东芝的教训是惨痛的,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没有转型的紧迫感,往往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这种“东芝病”,其实在很多国家企业都存在。
在美国,同样作为综合性公司的通用电气也曾蒙受巨额损失,其金融部门的巨额亏损甚至将其拉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渊。但通用电气痛定思痛,果断剥离了金融部门,并集中力量加强高科技制造业,现在依然是美国的巨无霸企业。
中国当下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企业患上了类似的“东芝病”,生产已不符合市场需求,却仍在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结果必然是产能过剩、亏损增加。改革就必须果断剥离这些亏损业务,并转型开拓新的业务,如果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则很可能被市场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