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三农

“倒奶”风波背后:乳企利润大涨 奶农受累又担风险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2015-07-04 10:50:15

  奶农邢志永说,如今只要有一项检测指标稍微不达标乳企就拒收牛奶,问题是企业去年自行增加了很多化验项目,而这些项目都没有在合同上写明。他说:“我感觉,一到6、7月份,公司用不了那么多原奶,就增加检测数量和提高标准,好像在故意刁难。”

  内蒙古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乳品企业在生鲜乳收购标准问题上存在“双重标准”。生鲜乳过剩时,乳品加工企业经常是执行相对较高的标准,企业标准中的诸如体细胞问题、最低供奶数量问题等都会成为拒收或压等压价的理由;当生鲜乳供应不足时,乳品企业间相互争抢奶源,此时检测标准相对降低,一切为保障奶源供应服务。

  类似于这样的乳企单方面“霸王规定”,奶农就必须遵从的还有不少。比如,在赤峰市一些奶牛小区里,如果奶查出有抗生素,不仅当天的奶乳企都不收了,而且当月结算奶款时,所有奶的价格都要扣除0.2元/公斤。

  此外,乳企除了强制奶农使用自己提供的饲草料外,还向奶农兜售纸巾、药浴、奶管、试剂、疫苗等产品。宋女士说,她家的奶牛2014年接种过政府免费提供的三介苗大约1个月后,乳企又非得让奶农再接种一次由乳企提供的同样的疫苗,每瓶2500元,这让她十分心疼与愤怒,“一头牛短时间接种这么频繁,且不说有没有必要,就是牛身体也受不了。但是不接种还不行,否则乳企就不收你的奶。”

  赤峰市同心牧场的一位合伙人证实了上述说法。她说,乳企提出高的要求,出发点是好的,但也不能伤害奶农。自家的牧场从去年到现在,按照乳企的要求投入100多万元升级改造,恐怕今年还得投入,“企业怎么要求,我们就怎么做,但我们的困难企业就不管了。”

  奶农利益保护机制亟待建立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在乳业发达的国家,奶业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奶农、企业和社会之间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一旦出现供需关系失衡的情况,各方都会站出来共同承担损失、化解风险。

  内蒙古农牧业厅相关责任人认为,提高标准倒逼奶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企业也要保护奶农的利益。如果乳品企业过度依赖国外奶粉,国内奶源基地进一步萎缩,一旦国外涨价,还要出现2013年的“抢奶潮”。

  有经验的奶农过快流失,或将导致专业劳动力缺失。据行业统计,2008年全国有奶农260多万户,2012年只有不到200万户。因为奶农过快退出,2013年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奶荒”。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内蒙古荷斯坦奶牛总数比2013年减少了9万头,其中规模化增加了32.5万头,但散养户退出了41.6万头。

  为了应对“奶荒”再次出现的可能,各大乳企纷纷从国外进口“物美价廉”的大包奶粉,进而又出现了2014年的原料奶过剩,奶农倒奶现象。

  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董事会主席奕傅睿说,如果中国想提升整个牛奶供应链的质量,必须从培训专业养殖者开始,中国在这方面比其他国家落后很多。保证专业奶农能保证乳制品生产原料的稳定供应,不至于受制于人。

  现在,于光军认为,“除了同情奶农,各方还应该更多地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合理的风险共担机制,保障奶业的健康发展。”比如,需要政府与乳企在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为中小奶农提供扶持,通过企业“孵化”家庭牧场、丰富融资渠道、降低中小奶农的准入门槛、多方合作加大对专业奶农的培训等方法,稳定养殖队伍,逐步培养现代化专业奶农。□

上一页  [1] [2] [3]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