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三农

“倒奶”风波背后:乳企利润大涨 奶农受累又担风险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2015-07-04 10:50:15
  邢志永抱怨,因为乳企讲的技术都是脱离实际的理论,所以奶农只能自己摸索,“实际上他们(企业)这几年就没怎么帮助奶农。”

  对于这些还在坚持的奶农而言,最大的担忧就是难以坚持。这些年来,他们投入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其中不少人还有贷款。如今乳企要求升级改造,奶农只能无条件适应,否则“不配合就走人”。

  一些奶农想卖牛,又正好赶上今年奶牛价格暴跌,不少奶农无奈地说自己是“骑牛难下”,“乳企在前头领路,也应该带着奶农共同富裕,不能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而奶农却受苦受累、承担风险、减少收入、自生自灭。”

  奶牛合作社“自力更生”陷困境

  “看不到前景,去年只能把奶牛都卖掉了。”3月底,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乌日都巴嘎布拉格嘎查(村)春寒料峭,牧民额日很白乙拉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自己养了一辈子牛,也曾满怀希望地加入奶牛合作社,但如今已对养牛失去了信心。这位曾经的乌日都巴嘎布拉格奶牛养殖协会的会长,今年却已经转行养马。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乌日都巴嘎布拉格嘎查屡次试图通过自身努力发展奶业,但屡屡失败。该嘎查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养牛,2002年被评为全市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的繁育基地,牛奶曾经是全嘎查580多位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在行情最好的2004年,全年一头牛光卖奶的纯收入就有6000元以上。

  嘎查长刘金山回忆说,2004年,一直在嘎查收奶的科尔沁乳业公司被一家外来的大型乳品加工企业收购了。新企业不从嘎查收奶。奶农们突然没了交奶的地方,牛奶只能喂牛犊、自食、倒掉,养殖户的收入开始下降。2011年,乌日都巴嘎布拉格嘎查决心重振旗鼓,成立了养牛合作社,施行集中饲养,扩建养殖场,建设挤奶站,改良奶牛品种,将牛奶做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奶豆腐、奶皮子、手工酸奶等奶食品出售……但纯手工制作的民族奶食品没有国家标准,合作社拿不到相关的生产和销售许可证。

  目前,乌日都巴嘎布拉格嘎查有1000头泌乳牛,每头牛平均日产奶20公斤左右,但许多牛都没有挤奶,因为奶挤了也卖不出去。刘金山说,如果牛奶能够有销路,牧民们的收入将增加占30%~40%,可达到每年万元以上,但现在就是苦于得不到支持。 

  “听说很多地方养奶牛都有政策,就我们这儿没有。”嘎查里的村民反映,这几年在基础母牛、选用冻精等方面也都没有得到支持。但同时,生态逐步退化,牧民们不得不改放养为舍饲,饲养成本又大幅度增加,靠卖牛犊和肉牛的收益越来越薄,如今特别渴望能够在牛奶上找到致富的途径。

  陷入困境的乌日都巴嘎布拉格嘎查,只是诸多濒临“消失”或已经“消失”的奶牛村里的一个。本刊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牛奶的质量,近3年来仅内蒙古取消了1000多家日交奶量1吨以下的奶站,但原来向这些奶站交奶的奶农的后续生计问题基本是自行解决。

  乳企“霸王条款”压价收奶

  采访中,不少奶农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反映,一些乳企存在凭借市场优势地位压价收奶,甚至出现强买强卖的行为。

  赤峰市一家奶牛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宋女士说,奶价从去年到现在每公斤降了1元钱,其中公开掉价是几个月一次,“暗”的掉价则是常常发生。合作社生产的牛奶一直是一个标准,但到了乳企那儿检测时质量就有高有低,往往是政府相关部门去乳企检查工作,各项指标就要高些。她说:“我们签的合同是霸王合同,检测是乳企一家说了算,也没有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