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劳工荒”真相调查 普通工人收入并未提高
另外,这两年还发展出一种新的用工模式,就是劳务公司干脆把工厂的一条生产线包下来,在自己组织工人生产的同时还涉足生产环节的经营。这种模式往往会是一些有过生产经验的人开办的劳务公司,但这就要考验劳务公司的老板的经营能力,很难说是否赚得更多。
总而言之,无论劳务公司以哪种方式向企业派送工人,都会从企业的用工成本中占取不小比例的利润。
厂方
零散工人企业反而不愿找
那么工厂与工人之间能不能直接接洽呢?答案是否定的,至少目前是这样。信息不通畅是拦截这个最高效途径的主要原因。
北青报记者近日在这两个地区采访时看到,很多工厂确实为了招到工人绞尽脑汁,很多工厂都想出了“老乡带老乡、家人找家人”的主意,就是鼓励厂里的工人把自己的亲朋好友都叫到厂里做工。作为奖励,往往叫来一个亲友老乡来厂里上班,干满半年就能给“挖人”者几百元的奖励。“去年的价码基本是一个人600元,今年有的已经开到了800元,尤其是现在用人旺季到来,没准价格还会水涨船高!”一名在电子厂上班的工人告诉北青报记者。
虽然渴望招工,但对于主动找上门应聘的零散工人,多数企业并不热情。首先他们希望对应聘者知根知底,但这很难做到,作为企业的招聘人员是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的,他们更愿意与劳务公司“公对公”地打交道,即便出了什么事情也说得清。
此外,工厂高度依赖劳务公司的另一个客观原因就是,零散应聘的工人数量毕竟太少,反而拉高了招聘成本,还不如支付“提成”规整地获得工人。尤其在用工旺季,有的工厂一两天内要招到几百上千工人,只有劳务公司才能够做到。
久而久之,工厂与劳务公司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甚至一些企业的招工人员与劳务公司之间或明或暗的利益关系也成了行业潜规则。
工人
任性90后是“说走就走”的打工者
赵昌进是顺德一家劳务中介公司的总经理,早年他曾在当地一家大型电子企业负责人力资源,具体的工作就是招聘务工者。渐渐的,他发现了劳务中介的丰厚利润,于是辞职自己开办了这家公司,从甲方变为了乙方,也使自己的身家在几年内翻了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