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三农

返乡潮陷困境 “城归族”返乡创业遇隐形屏障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5-11-25 22:49:14
  各地创业孵化器、加速器等野蛮增长,部分地区创业园区遇冷。以四川省为例,据《工人日报》报道,四川省当前建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17个,但大多处于入驻率低、空置率高的尴尬状态,其中宜宾、泸州、自贡、乐山和成都的8家创业园入驻企业均未达设计容量的20%;位于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的创业园入驻企业从最初的42家减少至38家;四川省自贡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里的商户经营情况不乐观,计划带动的1.5万岗位未实现一半。

  分析人士认为,孵化器越来越多,创业者却不够用了,这说明部分地方创业孵化体系布局与当地实际情况不吻合,规划不科学。

  如何回得来、留得住、创得成?

  今年以来,我国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等多项文件,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加以支持。对此,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应落实完善相关政策,细化激励措施,通过抓好培训、完善融资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等,真正让农民工回得来、留得住、创得成。

  在激励返乡创业的机制方面,有基层干部表示,可鼓励一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进入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学习,毕业后国家补贴一部分创业资金或利用项目帮扶,支持其回乡投身现代农业建设,从“上学、创业、富农”进行立体培育。同时强化返乡创业的舆论引导,如开展评选表彰返乡创业有贡献人员、成功创业者经验分享会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

  还有创业者建议,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机制,一方面整合社会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机构等各种培训资源,对具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开展就业技能等系列培训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返乡创办企业所需人员的培训,提供劳务保障,避免返乡创业遭遇“招工难”。

  除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电商、旅游等返乡创业项目亟须完善的道路、物流、产业配套等硬件支撑。在迎合消费市场的需求方面,返乡创业者必须突破交通运输、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掣肘,改善乡镇创业的“硬件”。

  不少创业者提出,农业创业风险高、利润低,当务之急要破解融资的基层“梗阻”,建议政府拨款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返乡创业人员的贷款担保,引导银行对合乎要求的返乡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款时间上放宽限制,消除金融机构的顾虑。

  返乡创业园的科学规划对返乡创业也十分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教授都阳表示,在建立和支持返乡创业园时,要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合理使用土地等稀缺资源,让乡村的经济活动也能发挥集聚效应。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邓于君也认为,应结合当地既有资源和实际情况进行创业园区定位,实现区内创业项目互补发展,谨防产业“孤岛”或同质化竞争,同时引进园区创业导师,导师可指导农民工创业计划、推荐创业项目等。

  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引导乡镇找准自身定位,制定返乡创业的产业规划和投资指引,搭建沿海省份与内地的产业梯度转移对接合作平台,能更快吸引到具有辐射能力的龙头企业在乡镇发展壮大,并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乡镇产业名片,由此实现产业要素集聚,培育出规模化、链条化的优势产业集群。这不仅能降低返乡创业者单打独斗的市场风险,创业者之间也得以资源循环共享、经验共享,形成“抱团”优势,从而推动返乡创业集聚发展。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如今的“城归族”早已不再是被城市“挤出”或消极避世的一族,在初起的乡村创业大潮中,他们是真正的主角,决定着中国乡村经济社会将会经历怎样的嬗变。

上一页  [1] [2] [3]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