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模式:企业投科研技术 政府供土地房屋 社会资本投建设资金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时间:2017-10-15 21:29:00
在国内,由于现有政策、金融结构等问题,一直存在技术转化落地难题,科学技术与资本难以获得有效的对接。按照纳维科创方面的说法,如果由政府牵头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一方面解决了科技公司技术落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领投,也解决了社会资本对初创公司信用风险的担忧。
千亿科技项目
纳维科创一期主要建设纳米植纤固态电池项目,第一类为储能电池,主要应用于3C产品、普通家用电池等领域;第二类为动力电池,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等领域,第三类为超大能量输出电池,可用于发电站;第四类为随型电池。
纳维科创的资料描述了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和未来产业落地计划:其掌握的技术颠覆了传统的生产工艺和路径,开辟了一条从硅基材到碳基材产业化的量产道路。
纳维科创以科技金融、技术应用和项目落地为主的三大核心业务,成立融投资平台、产业化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分享与社会共同推进技术体系的产业化过程。产业落地规划用地10000亩,主要用于建设研究院、国家级材料实验中心、后碳能源谷、八大材料产业示范园、植纤理分培训学院和科技小镇等项目,总投资近千亿元,产后年产值预估达万亿元。
目前一期项目主要启动能谷研究院和纳米植纤固态电池建设项目,规划用地规模550亩,投资规模约为20亿元,首期启动所需资金为10亿元。
纳维科创方面透露,目前启动资金“已经不是问题了”。
今年9月份前后,纳维科创曾广泛联络投资者,但多数投资因为担心企业主体信用、产品研发实力和资本退出机制不明确,虽然对于雄安新区本身及项目兴趣较为浓厚,但最后还是没有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