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总量:全社会资金的规模和流向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7-07-27 22:08:04
“2009年以来,我们金融体系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债券市场的崛起。 按理说,这种变化将对资金的来源结构产生同样重大的影响。但是,揭开面纱之后发现,资金还是主要来自银行。 ”殷剑峰称。 随着传统银行信贷下降、非传统银行业务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份额的上升,“钱”的来源日益多样化,这也导致金融部门内部的相互负债不断增加和金融部门杠杆持续上升。
报告称,观察金融部门内部的相互负债,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银行的负债自2015 年一季度起就成为最大科目,并且上升也最为迅速——这也进一步说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钱”有很多依然是银行的“钱”。
与此同时,就银行而言,“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已经成为近些年资产扩张的主要科目。从2009年“四万亿”之后,这一科目的增速由20%上升到2011年的60%,并相对平稳地一直维持到2016年的三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已经接近28万亿元,占银行部门总资产的11%左右。
现象五:“钱”的流向还是偏好房地产和基建
虽然“钱”的来源多样化,但“钱”的流向还是偏好房地产,包括与此直接相关的房地产企业贷款、个人按揭贷款和与此间接相关的基建项目等。可以看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获得包括银行资金在内的融资之后,其资金运用又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地方政府的基建和房地产项目。
根据报告的粗略估计,在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给实体部门提供的25万亿元资金中,至少有30%,即8万亿元左右与地方政府基建和房地产项目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