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180万亿元的"钱"去哪了?
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2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点名金融乱象。
伴随着前几年的金融自由化,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巨大,参与机构多样化,产品日趋丰富,结构日益复杂,出现了刚性兑付、互联网金融跑路、多层嵌套、杠杆叠加等种种乱象。因此,迫切需要穿透性的研究来分析财富管理市场中各种业务的资金流向和机制。
2017年7月25日下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浙商银行发布《钱去哪了:大资管框架下的资金流向和机制》报告,详细阐述了金融机构资金流向之来龙去脉。
报告开篇申明,用信用总量来研究“钱”的流量。报告认为,广义货币M2早已不能反映中国“钱”的全部规模了。2009年信用总量只有M2的88%,到2016年,信用总量已相当于M2的1.2倍,即有20% 的“钱”不在M2 的统计范畴内。
“钱”去哪了?地方政府、居民部门以及房地产
2016年全部近182万亿元“钱”(信用总量)去哪儿了?报告分析了信用总量的部门分布,提供了清晰的答案。政府部门为36.8万亿元,占比约20%,较2009年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政府占比由2009年的11%下降到2016年的7%,而地方政府占比在同期则由4%上升到14%;非金融企业为110.8万亿元,占比从2009年的71%下降到2016年的61%;居民部门为34.3万亿元,占比从2009年的15%上升到2016年的19%。
信用总量的部门分布变化清晰表明,虽然企业仍然是“钱”流向的大头,但危机后“钱”更多地流到了地方政府和居民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