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从钢铁工人到地产首富
【处级干部到业务员】1992年,34岁的许家印揣着2万元的积蓄,只身一人来到特区深圳闯荡。抱着这份30多页的简历,许家印信心百倍地四处应聘。然而,半个多月过去了,递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再无音讯。许家印为此一度陷入迷茫与失落,直到一位朋友给他指点迷津:“不是你才能不够,而是你那份简历太厚了,谁有功夫看你的长篇大论啊。”他恍然大悟,随即重新制作了一份两页的简历,投出去十几份后,终于有三家公司愿意录用他。最后他选择了其中一家贸易公司,名叫中达,从而正式地从一名处级干部转变为业务员。
【“92派”一员】许家印选择这年下海,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密切关系。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称,1992年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经商,这批人被称为“92派”。这一年也是房地产的“大年”,冯仑在海南认识了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王启富、刘军,后来他们后来被称为“万通六君子”,通过炒作土地,挖到了第一桶金;万科已经在深交所上市一年,王石砍掉了家电代理、零配件产销等多元化业务,决定只做房地产。而日后在中国房地产业掀起大风大浪的许家印,此时却刚刚下海,连房地产的边都没摸到。
【人生归零】一位中达的老同事回忆:“初来乍到的许家印,逢人便喊师傅,嘴巴很甜,也很谦虚。”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因为下海后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一切归零,从头开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幸的是,许家印依靠一个朋友的贸易项目里分出来的一笔生意,很快为公司赚到了10万元,也借此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不过,他并不满足于此。一年后,他主动向老板建议跟他熟悉的舞钢合作,由他领衔成立一家新的贸易公司——全达。在许家印的经营下,全达的生意蒸蒸日上也证明了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