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农信社内部人控制乱象频发 半年已获银监会罚单238张
农村金融服务领域乱象不仅限于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的情况也不乐观。
澎湃新闻根据银监会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统计发现,2017年1月至6月,涉及农信社的罚单有238张,占2017年上半年公开罚单总数的18%,罚没金额达到3335.5万元,共有120家农信社、129名相关当事人被罚。 从被罚农信社所在区域看,238张罚单多集中于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新疆、云南、河南、吉林四地的罚单数量居于前三位(河南、吉林并列第三),占比近六成。
一位新疆伊犁地区的农信社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现在已经规范了很多,“像我们在柜台办业务,很多都必须本人来办理了。”
“内部人控制”现象频现
不少农信社的违规情况都披上了“内部人控制”的色彩。
从银监部门公开的违规案由来看,农信社存在客户经理保管客户印章、农信社主任参与民间借贷、农信社主任带领经营班子违法经营等情况。
澎湃新闻统计发现,在129名被罚的农信社人员中,有4人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一位云南农信社人士表示,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在农信社内铁定有的,“原来省联社的理事长不是被查了嘛”。2017年6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公告称,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书记、理事长万仁礼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审查。在此之前,2015年7月,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主任罗敏也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另一位云南的乡镇级农信社人士指出,基层网点一般就四五个人,“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应该多发生在县城系统部门。该人士称,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行统一领导,下设分支机构,省农信社之下各级农信社都是分管的独立法人系统。
在安徽省农信社改革时,牵头负责改革的时任安徽省政府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也曾公开表示,一些农信社甚至由乡镇企业负责人和干部“内部人控制”,把农信社变成自家的钱袋子。
据澎湃新闻了解,在一些西部县乡镇区域,农信社岗位一直是市场上的香饽饽。前述新疆伊犁地区的农信社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在伊犁地区的县城或者乡里,信用社相比其他大银行肯定是更好的。信用社本身就是给农牧民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所以在乡里更吃香。
前述云南农信社人士向澎湃新闻分析称,农信社在乡镇上都有覆盖,农民更熟悉信用社,信用社可以赢得更多的农村存款和贷款。“很多与农民有关的政策都是交给农信社做,无形中我们的业绩也会得到提升。”
一位西南地区的邮政储蓄银行人士认为,该地区金融机构中,待遇最好的就是农信社。在被问到当初为何没有去农信社时,该人士告诉澎湃新闻,没考上!
放贷较为随意
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正成为趋势。
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农信社是支农服务的主要力量,在部分农村地区,它甚至是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唯一渠道。但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为沉重的历史包袱,比如: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不健全、资产质量差。众多省份都在推进农信社改制工作。
7月13日,河南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家龙在银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河南有望在今年之前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的工作。
一位中部地区农商行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该省信用社改制完成已近四年,农信社早已成为历史。过去贷款较为容易,信贷员审核不严格,随便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获得贷款。“但现在不行了,都要担保。现在银监会和央行监管很严,处罚力度也很大,客户经理也面临着收不良贷款的压力,所以各方面的促使下几乎很难去搞猫腻。”该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