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依法治假

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伪造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有组织造假案被罚款4.62亿



来源:海外网  发布时间:
  (原标题:775亿!银监会开年第一刀,挥向这一“有组织大案”)
  新年伊始,一张高达4.62亿的天价罚单便震惊了金融圈。
  罚单的递出方,没啥稀奇,是银监会,但是接收方就比较有意思了,是长期有着“零不良贷款记录”的明星企业——浦发银行成都分行。
  上周五,银监会在官网通报了这一处罚。经银监会查实,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为掩盖不良贷款,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
  事儿很大,措辞也是十分严厉。银监会在公告中称,“这是一起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主导的有组织的造假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手段隐蔽,性质恶劣,教训深刻。”
  1493个空壳企业?775亿的有组织的造假案?来,小板凳搬好,听姐给你好好唠一唠。
 
 
  变脸
  看到这个新闻,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把775亿贷给1000多家根本不存在的公司,这种堪称变脸的挪移术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金融行业从来不乏神奇的段子,其实,很多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业内可能已经操作许久。
  比如,在银行业有个非常常见的词,叫做承债式收购,它常见的手法之一就是通过拨放贷款给多家空壳公司来腾挪不良贷款。打个比方,银行一年前给A企业放了一笔贷款,但是约定时间要到了,A企业却还不上来,也就是说,这笔贷款很有可能就要变成不良贷款了,怎么办呢?这时候银行想到了一个办法,让A企业去成立一个空壳公司B,然后银行给B拨放一笔利息相对优惠的贷款,让企业B来收购企业A,顺便替企业A 还这笔钱。
  很显然,在这次的事件中,银行就是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而企业B则是那1493个空壳企业。看似银行没有出现违约的债务问题,但这其实是“拆东墙补西墙”补上的。
  那么问题来了,诚如大家看到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处罚力度将是非常严厉的,银行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想方设法去替企业“还钱”呢?
  原因很简单,为了业绩好看。作为银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非常重要,小到影响贷款经理的绩效工资,大到影响银行高管的工作业绩,甚至会体现在银行的上市报表里。也就是说,一旦发生不良贷款掩盖,一定是一场由上到下的集体行为。这也应证了银监会的通报“有组织的造假”。
  另一个问题是,A企业还不上钱,那就造一个B企业来收购它好咯,这样一一对应下来,怎么也不会有上千个公司。为什么最后的通报里出现了1493个空壳公司?
  说来说去,还是为了钻空子逃避监管。复旦大学管理学校教授李若山分析,银行有分期授权,贷款1亿以上需要总行批发。“它的‘窟窿’有700多亿元,所以只有造1000多家企业,让每家企业的贷款指标只有5000万元、7000万元,不用通过总行来批,不断在滚动。而一旦上面来人审计,也大多是看有无贷前调查企业资料,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财务报表等,不是穿透式的审计,很难被发现。”
 
 
  窟窿
  讽刺的是,此前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一直是业内有着“零不良贷款”记录的明星银行。尤其是在前任行长王兵掌舵的14年里,成都分行的业绩更是突飞猛进。
  公开数据显示,2003年,即王兵到任的第二年,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存款余额90亿元。2012年,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资产总额为1072.49亿元,其中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59.51亿元和604.28亿元,增长了近10倍。此外,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存贷规模、利润、不良等指标均在同区域股份制银行之首。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因此连续四年被授予风险管理优秀单位。
  辉煌的业绩背后有没有一些特别的经营理念呢?
  有的。据媒体报道,王兵曾经公开表示,银行长久经营的本质要素是抓住形态不变的增值资本和稳定的现金流量,而王兵本人则对钢铁、煤炭等资源型企业则格外“情有独钟”。尤其在其上任初期,正逢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黄金十年,王兵在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内部实行了高于其他银行的激励机制。客观来说,这一举措为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带来了丰厚的业绩回报,也刺激了贷款业务的增长。
  不过,隐患也就此埋下。细究之下,你会发现,在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向矿类企业投放的贷款中,还存在一部分委托贷款,委外投资、表外投资、非标抽屉协议等众多的“准贷款”。尽管这些贷款的利息回报高,但是由于缺少真正的担保、抵押等缓释措施,容易出现坏账。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钢铁、煤炭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原本高收益的优质贷款开始“变质”了。
  也许是发现窟窿时已经为时太晚,也许是陷入多年来“零不良”的光环中无法自拔,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最终选择了,通过腾挪贷款来掩上这一已经开始坍塌的“溶洞”。如果不是2016成都分行迎来了新的掌门人,或许这件事情还会被隐瞒地更久。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