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投资假出口假外资:数据造假有讲究
来源:全景网 发布时间:
第三种就是构造虚假交易。例如两家国企进行一笔无实质意义的账面土地交易,钱从政府的左口袋进,右口袋出,但是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税收。此外,全国联网统计直报指企业生产、消费、经营等数据不再层层上报,而是直接上报全国统计系统,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数据的公开透明度和统计效率。但个别地方政府自有对策,在联网统计直报前干预企业的真实独立上报,编造企业虚假数据,要求企业填报虚假数据,代填代报企业数据等等。企业在联网直报前需要经过政府提前审核,才能上报。“其实这些数据注水、造假手段并不高明,无非就是故意虚报、虚构增收、空转等,也容易被识破。尽管一直淡化GDP考核目标,事实上经济发展指标仍然是目前最明显的成绩单,关乎地方领导怎么升迁。”上述地方统计局局长对证券时报记者无奈道,尽管经济指标注水情况好转,但数据注水的范围却增加,比如“社会”、“民生”等领域是新注水领域。国家有提到的指标对地方官员都是一种政绩,都需要指标增长来配合。另一种问题:漏报少报其实,地方经济数据也有与虚报、多报相反的问题,就是漏报、少报。根据2004年全国第一次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各省份经济数据,有的省份确实存在多报、虚报的情况,有的省份则是少报的情况。广东省经过普查,发现GDP多了2800亿元;浙江多了400亿;上海也多了600亿;北京更是多了1800亿;当然也有12个省份普查之后数据少了。对于GDP漏报、少报的情况,主要是由于逃税。这种少报,随着民营企业的增加而增加,也随着服务性生产的增加而增加,更随着灰色经济的相对重要性的增加而增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黄有光认为,因为虚报而被夸大的部分,很可能已经小于因为少报而被低估的部分。上述统计局局长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前统计数据里确实存在不少压低的行为,比如之前有贫困县的评选,得到贫困县称号就有各种优惠政策措施,还有就是乡镇企业统计覆盖不全,为了偷税漏税刻意隐瞒,一些受灾数据刻意夸大。还有就是现在网络送餐、美容等数据都未统计。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中国实际GDP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要高,造成隐形GDP的第一个原因是,GDP统计方式造成低估。另一个原因是逃税。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指出,近年来,中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超出预期,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带动产业革命与产品创新。然而,现有统计往往是适用于传统商业模式,并大多以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为主要调查对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型商业模式等统计有所遗漏,同样容易造成GDP的低估。目前,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应该超过55%。早在2008年摩根士丹利就估计中国实际GDP较官方数字被低估了30%,原因之一就是有相当数量的商户在个人消费中并不开具发票。国家还规定,月营业额不足3万元的小微企业免税,这样就更难统计了。共享经济也存在难以统计的问题,传统的生产统计以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为主要调查对象,但共享经济、共享住房、共享汽车、共享车位、共享图书,参与者大多是居民个人,因此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很难完整采集到相应的生产数据。地方数据注水如何解决?防范惩治统计造假,国家已采取多项措施。2016年10月中央深改组第28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2017年6月26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两个重要文件:《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统计局直接查处的15个案件,包括一些重大统计违法案件,涉及9个省区市,每案处理的人都在10人以上,内部通报的违法违纪案件达20多项。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数据失真带来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会影响我们科学决策的各个层面,影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对造成不真实的数据的责任人,包括主观造假和客观能力不足造成的数据偏差,都是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否,决定了决策咨询服务的价值。”潘建成说,为提高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2017年4月宣布成立统计执法监督局,充分发挥统计执法监督利剑作用,维护统计数据真实准确。《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条例》,也会对数据造假和统计偏差进行追责。除了严惩之外,国家统计局将在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改革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核算将从原来的各省区市统计局负责,改革为国家统计局组织领导、各省区市统计局共同参与的统一核算。从严审核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从而确保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基本衔接。潘建成指出,一方面要加快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过去各个地方数据与全国数据不一致,或多或少与部分地区出于政绩考核等目的对GDP数据干预有关。另一方面,要加强资产负债表的核算工作,GDP是一个流量统计指标,是增量指标,不是存量。通过国家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的核算,不仅可以把握存量的增长,还可以了解资产存量中有多少负债在里面,金融风险有多大,是不是在可控的范围内。此外,业内一直在讨论的解决办法就是绩效考核取消GDP考核指标,而采取其他指标。潘建成指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追求的不是经济规模扩张,更多的应该是经济质量的提升、效益的改善、结构的优化、效率的提高以及更多的绿水青山和更和谐的社会氛围。对于盲目追求速度,甚至是不惜主观干预统计数据来追求速度的行为,容忍度越来越低,打击力度也会越来越大。各地政府也在行动,2017年12月以来陆续召开的多省经济工作会议都在淡化GDP考核。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指出,各地淡化GDP增速,说明各地的政绩观在改变。原来的政绩目标主要是追求经济增长,为拔高政绩难免有“注水”的现象。现在淡化GDP的考核,也就是说,未来政府的目标导向转变了,增长方式也在转变,从绝对值的增长转向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