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依法治假

伪报告文学“安金鹏故事”风行20年感动无数人 安金鹏本人辟谣也被淹没



来源:神吐槽  发布时间:
  北大教授的励志假鸡汤,为何炖了20年还有人信?
  歪,北大吗?你们有几位数学教授安金鹏?
  别以为我读书少就傻,明明有两位嘛:一位是“传奇”安金鹏,一位是“非虚构”的安金鹏。有《知识分子》的一篇访谈录为证——
 
 
  县文化局领导(原天津武清县,现武清区)炮制了一个虚假的安金鹏:一个努力摆脱穷困家境、奋力求学、终偿所愿的动人形象,甚至让一些“粉丝”在了解真相后仍不愿相信——他们宁愿沉浸在编织的迷梦中,而真正的安金鹏,他的存在与状态,似乎不再那么重要。
  这个风行20年、感动无数人的“安金鹏故事”,这些年登过《知音》、《读者》,也上过《焦点访谈》,出现在课堂上,激励了无数学子,不知多少人为之涕泗交下。
 
 
  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编造的鸡汤故事前提下。
  2006年,安教授写了一篇澄清博文,但他的声音被淹没了,一切都无济于事。
 
 
  很魔幻现实有木有?
  我代表我自己惊呆3秒钟:我-居然-没有-看过-这篇-史上-最牛-“小说”?!
  我还算个前知音体悲情故事爱好者吗?
 
 
  在果断阅读完县文化局领导的知音体和安教授的辟谣体之后,我发现一个县文化局领导居然可以这么敢(不)联(要)想(脸)。
  除了人名和极少的信息之外,其他核心信息都是假的。
  在这篇据说首发在《知音》的文章里,安教授不仅出生就没选对地方,而且命硬克家人,爷爷去世,父亲得了癌症。
 
 
  而且就连“爷爷去世”,也走的是戏剧冲突的路子:
  晚上,我听到屋外有争吵声。原来是妈妈想把家里的那只刚怀上驹的毛驴卖掉,好让我上学,爸爸坚决不同意。他们的话让病重的爷爷听见,爷爷一急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但真实情况呢?
 
 
  我说这位“县文化局领导”,琼瑶阿姨都不带这么写的。她最多敢让爷爷晕过去,或者来一场马景涛式咆哮,哪能违背常识违背伦理,咒人家活得好好的家长死去呢。
  难道你生来就有神剧编剧的基因?
  “1997年9月5日,是我离家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院报到的日子。炊烟一大早就在我家那幢破旧的农房上升腾,母亲在为我擀面,这面粉是母亲用5个鸡蛋向邻居换来的。”
  看完这一段,我……
 
 
  别拦我,我现在就去找5个鸡蛋来,还必须是1997年生产的5个鸡蛋。然后一个不剩地呼“县文化局领导”脸上去。
  真能掰扯啊,什么年代,什么地方,1997年的天津,有穷到斤把面粉都买不起的吗?您这是苦情呢,还是造谣呢?
  好了,为了各位网友的身体健康,我就不再举例说明“县文化局领导”在一篇无耻想象体文章里的演绎了。
  《知识分子》的访谈其实抛出了一个被广泛忽视了的问题——为啥充满虚构的“安金鹏故事”能风行20年感动无数人?为啥太多人连安金鹏本人的辟谣都不信?
  一、群众需要既洗脸又洗心的“催泪弹”
  有人说,安教授这经历被扭成麻花整成这样,都怪知音体。老喜欢整苦到伤心的文章,好事者当然跟风。
  但其实,人《知音》虽然喜欢发悲情题材的文章,但也从没表示允许人胡编乱造啊。1998年,《知音》还成立了一个核稿班子,反对任何形式的虚构和造假。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