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州刺史折嗣伦
来源:折家将博客 发布时间:
碑云:“臣谨案折氏自唐末世有麟、府之地,初,宗本为唐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其子嗣伦为麟州刺史,孙从阮,从阮子德扆相继据府谷。五代周以永安军节度使,捍蔽戎虏,历世赖之。”折嗣伦为麟州刺史,折从阮、折德扆为府州刺史,据有府谷已如前述。折宗本任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需要作一个讨论。折嗣伦卒于905年前后,享年50岁。生年当于855年前后。大约和李克用为同年代人(李克用卒于908年)。其父折宗本的活动当在840年至900年。这个时候也正是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朱邪赤心)任振武军节度使的时候,那么折宗本和李国昌为同时代人。云州地近振武军治所,很明显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折宗本正是振武军节度使李国昌的部属,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属。到此,折氏先祖三代人与沙陀贵族李国昌以下三代之间的关系便相当明了。折宗本起于云中,因军事力量被李国昌倚重,任为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宗本子嗣伦因家世关系被国昌子晋王李克用任为麟州刺史。嗣伦子从阮因祖、父世交被刚刚即位的晋王李存勖任为府州副使。当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伊始,马上任从阮为府州刺史。折氏家族和沙陀贵族李国昌、李存勖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不是一清二楚的吗?折氏家族和李氏政权之间既然有这种关系,那么折氏先祖从云中迁徙府州的线索不也是很清楚吗?折氏先祖折华世居云中,很有可能是内附沙陀一支。折华子折宗本因军事力量被李国昌任为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折宗本因职责所在,便在河西的麟府地区有了基础。当晋王李克用势力骤大,拥有河东之时,便自然而然地任命可信赖的有军事基础的折嗣伦驻守麟州。之后,为屏障河东在府谷镇设立府州之时,李克用之子李存勖任命世交折从远镇守府州,也就成为很顺情理的的事了。起于云中,经振武军,经麟州,最后世守府州,这便是折氏迁徙的轨道。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杨信做过麟州刺史。杨信,是杨业的父亲,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说是叫杨宏信。杨信做过麟州刺史,这在《宋史》、《资治通鉴》、《东都事略》中都有明确记载。《宋史·卷272·杨业传》:“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资治通鉴·卷291》:“麟州土豪杨信,自为刺史,受命于周。”《东都事略·杨业传》:“父信,事刘氏为麟州刺史。”三书所记,有两种意见。《东都事略》和《宋史》说是汉麟州刺史,《资治通鉴》说是周麟州刺史。据郝树侯先生推论,杨信当于开运元、二年(944年、945年)组织地方武装,反抗契丹入侵蹂躏。天福十二年(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杨信即听命于汉,担任了麟州刺史。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建立后,杨信又归顺了周,继续做麟州刺史。与后周建立同时刘崇在太原称帝,史称北汉。这时候杨信已经逝世,其子重训嗣州刺史之后“以州降北汉”,实际上杨重训依违于后周北汉之间。所以各书记载就有了汉周的异同了。这一点从杨重训的名字改变中也可说明。重训,原名崇训,因避北汉刘崇讳改为重训,后又避周恭帝讳宗训,改为重勋,于此也可见其依违处境的艰难。正是由于杨氏归依北汉,所以杨业才可能被刘崇重用,守卫太原。折嗣伦做麟州刺史大概在875年至905年之间,杨信做麟州刺史在947年以后,相距近50年,折先杨后。可能的事实是,折氏自从阮开始在府州站稳脚根,因地近河乐,逐渐收缩了对麟州控制的战线,杨氏在这个空档,趁机发展起来在麟州开创了自己的基业。民间传说杨业的父亲是“火山王”,折氏先驱称作“折王”,虽不是信史,但也是对折、杨两家世居麟、府,武装捍边的一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