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依法治假

来自停尸房、殡仪馆、废品站的洋垃圾服装产业国内已有18年历史



来源:财经网  发布时间:

  ▲ 2009年央视报道

  

垃圾场、太平间的带菌带血旧衣被谁翻新成了

  ▲ 2013年央视报道

  

垃圾场、太平间的带菌带血旧衣被谁翻新成了

  ▲2015年报道

  全国各地店铺老板从中转地拿货时,好点的按件批发,差点的就“论斤称”,一般1块钱1斤,几乎不需要成本,利润空间很大。拿到货后首先做的是分门别类。接着,他们用板刷和去污剂把衣服上一些较为明显的污渍刷掉,然后进行补纽扣、换商标等工序。

  一般的服装经过以上翻新流程,即可销售。剩下那些“无可救药”的,只能当作垃圾抛弃。但价格稍贵的毛料上衣和牛仔裤等,却还需额外的电熨。不管什么档次、什么价位的衣服,在翻新流程中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消毒。

  为何灰色产业屡禁不止?怎么办?

  境外旧服装是我国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也是打击“洋垃圾”非法入境的重点目标之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六条规定:逃避海关监管,走私国家禁止进口的废物或者国家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危险性固体废物、液态废物超过五吨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以走私废物罪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那为什么这条灰色产业链还能一直存活,甚至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

  一位执法人员透露,目前走私旧服装的运输手段越来越隐蔽。海运查得很严格,不法分子就钻陆路运输的空子。碣石镇小作坊加工的旧服装,大部分是用大货车从广西运过来的。货物通常伪装成布料等,还带有完备的手续。

垃圾场、太平间的带菌带血旧衣被谁翻新成了

  ▲ 海关截获的洋垃圾、旧服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