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提效式重组频现 并购江湖悄然生变
事实上,A股上市公司无法偿还债务,通过走重整程序得以起死回生的成功的典型案例为*ST超日。相关律师分析表示,当时*ST超日的重整方案为引入第三方,让第三方补偿债权人,但补偿金额低于债权金额,债权人的债权仅获得部分现金赔偿。但是*ST舜船“债转股”方案的股票定价低于最新的收盘价,这说明债转股方案能成功的关键,在于在债转股的同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注入控股股东的优质资产,以便*ST舜船能成功保壳并获得持续经营能力,从而获得股价的上涨空间。
有投行人士进一步指出,*ST舜船这次债转股和重大资产重组互相影响。“有了重大资产重组的预期,*ST舜船未来能有盈利能力,股价才有上涨的可能,债权人才能接受债转股。而且国信集团作出的业绩承诺有‘兜底’的作用。债转股之后,*ST舜船财务状况大大改善,变为净壳,才方便注入资产。”
“冷淡期”新规扩大重组余地
*ST舜船本次重组方案能否顺利过会尚不可知。但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从监管趋势来看,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向规范化、市场化和高效化迈进的步伐不会停止。其重要表征便是“冷淡期”新规的出台。
今年9月初,证监会修订了一系列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规则,推出“最严借壳新规”的同时,还将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进程的“冷淡期”由3个月缩短为1个月,即按照新规,上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者草案后主动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进程的,上市公司应当同时承诺自公告之日至少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以\*ST蓝丰(16.000, 0.19, 1.20%)为例,公司9月22日宣布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时承诺: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暨公司股票复牌之日起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此外,9月26日长航凤凰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时表示,公司承诺自该公告发布之日起至少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前述机构人士指出,重组“冷淡期”的缩短,与监管层规范和进一步激活并购重组市场的思路一脉相承。“重组‘冷淡期’缩短,意味着上市公司披露预案或草案后及时明确相关重组方案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倘若由于风险较大选择主动终止,便可以在一个月后启动新方案,这给了上市公司筹划重组以更大余地。此前部分上市公司发现重组风险后,要么选择主动终止原方案,而后等待3个月时间再筹划重组;要么硬着头皮走完审核流程,如此最终被监管层否决的可能性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