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兴诚:文物有个性 鉴赏要看气
广州日报:您很重视博物馆藏品能够与观众见面,您自己的藏品会不断出借展览吗?对借展您有什么要求?
曹兴诚:我对藏品展出抱着比较被动的态度,因为东西移动,总有破损或遗失的风险。过去有博物馆请我做个人展览,我都婉谢了,就是觉得风险太高。至于提供小部分藏品去参加具水准、有主题的展览,我是乐意的。
广州日报:您是否也收藏西方艺术品?对今天大陆藏家方兴未艾的西方油画收藏热潮,您怎么看?
曹兴诚:我认为真正的艺术品,不受时空、地域、文化的限制。相反的,能把古今中外的艺术品摆放在一起相互对照辉映,特别有意思。所以我也收藏西方艺术品。
大陆藏家收藏西方油画等艺术品是非常值得鼓励的。这个能让古今中外的艺术加强对照比较,更能突显许多中国文物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
广州日报:您说您愿意让藏品慢慢流到其他藏家手中,那会是以上拍的方式吗?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对接手藏家您会不会比较挑剔?您曾表达过文物艺术品在公立博物馆展出的几率很小,所以您不会优先考虑捐赠给国家文物机构?
曹兴诚:我认为最能保护文物的,是深爱文物的人;而肯花钱去买文物,当然就会尽力去保护文物。所以,文物在收藏家之间流转,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文物,还能发挥文化传承、散播的作用,比捐赠给博物馆然后长期被打入冷宫要好得多。
话虽如此,我并不完全排斥捐赠给公立博物馆。譬如台北“故宫博物院”陶器馆的一对西汉景帝时期的陶猪,一公一母,就是我捐赠的。它们是我在纽约的拍卖会 上拍下来的。有一次听到当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女士感叹陶器收藏薄弱,于是我就捐赠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尽管这对陶猪当时的拍卖价格不太 高,却是中国美术史上很重要的作品。因为中国美术在秦汉以前不太重视写实,而更注重写意和创意。例如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饕餮纹就是创造性的、写意性的。这 当然就引起了一个疑问,就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到底有没有写实能力?这对陶猪雕塑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具又简练有力,显示出高超的写实技巧,证明古代中国艺术家 是有写实能力的,只是更重视写意,这当然也是应了祭祀和礼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