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兴诚:文物有个性 鉴赏要看气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青铜器的价值是不是还没有被中国收藏家充分重视?
曹兴诚:中国青铜器目前确实不太受到收藏家重视,其中一个原因是,青铜器的拍卖受到限制,使得收藏家不易脱手变现,这对收藏是一种打击,所以收藏者比较少。
另外一个原因,我想是大家都过度重视青铜器的文献和考古价值,不太去研究青铜器超越时空与文化的美学成就,以至于只重视铭文,忽略了它的观赏价值。
广州日报:您促成了皿方罍的回归,那您又是怎样看待中国古代艺术品流失海外的呢?
曹兴诚: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流到国外,都受到珍藏、研究和展示,比在国内受到的重视程度高;同时也让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得到发扬和敬重,可以说是流而未失、光耀其祖。
目前中国古文物的价值正在遭受全面性打击。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工场制造的赝品到处充斥,不仅塞满了私人博物馆,污染了大部分的拍卖,还不断想攻陷诸如大学 等学术机构,甚至公立博物馆都不时有以假换真的调包弊案发生。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中国古文物会跟欺诈虚假画上等号,从而遭到公众厌弃,其价值自然也就 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中国古文物留在海外,其真伪不受怀疑,可以作鉴定真伪的参考,发挥“礼失而求诸野”的作用。
文物最好在藏家间流转 也不排除捐赠博物馆
广州日报:您认为投资欲望使得不少藏家只关注清三代官窑瓷器,您也收藏瓷器,主要建立什么样的线索?是不是最认可宋瓷美学?
曹兴诚:我认为江山代有人才出,每一朝代都有值得收藏的文物,其关键要看有无创新。清三代的珐琅彩是当时的创新,当然很值得收藏;但是乾隆仿古的东西,就没什么意思了,也许制造技术比前人进步了,但缺乏个性,就成了死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