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举牌伊利闹剧:伊利不是小鲜肉 万科才是真肥肉
伊利股份生产经营液态奶,属于食品行业,同时还有饲料生产业务,往大的来说也是农牧业,这是经营情况比较复杂的农业。
笔者有幸在农牧行业上市公司有过董秘从业经验,深知其中艰辛,利润来之不易。公司处于充分竞争的市场,从宏观经济周期、行业趋势、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竞争到战略构思和团队执行力每个细小的环节都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整个行业平淡期,尤其对经营层的能力要求更高。产品在外拼的的市场竞争力,不能随意调控,你以为谁都能经营实业吗?
如果险资通过增持谋求控股权,难道他们想自己卖牛奶?你太高估他们的能力了,你把控股权送给他们,他们都不一定要,卖房子谁都会,卖牛奶可没那么简单,公司做亏了,增持的股票还有何价值?
特别是像伊利股份这种公司,公司经营层一换很可能就是严重的伤筋动骨。
退一万步讲,如今险资刚刚举牌,伊利股份可以打的牌还很多,万科的问题的是王石太傲慢、董事会反应太奥特慢,伊利股份不会成为万科第二。
三、阳光保险的举牌套路
那么问题来了,阳光保险举牌的目的究竟何在呢?
首先,抵御通胀。一轮又一轮的货币放水,社会通胀压力比较大,而市场上很多资金并未赶上本轮地产上涨的高额收益,而在当前的情况下又没有进市接盘地产的意愿,资金需要配置优质资产抵御通胀,而像伊利股份这样的优质蓝筹股首当其冲成为资金的目标。
其次,诱导跟风效应。目前国人无论投资何种资产都是一窝蜂,争先恐后,地产的现状大家都清楚不必重提。然而股市却持续低迷,险资基金的市值变化不大,如今通过小幅增持进行举牌,有了万科活生生的先例,必然会吸引大量的跟风资金抢筹伊利股份,险资通过动用少量的资金撬动大量的社会资金,自己就等着坐轿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