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举牌伊利闹剧:伊利不是小鲜肉 万科才是真肥肉
一、“万科才是肥肉”
如今资本市场但凡出现(主要是险资)举牌事件,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管理层诚惶诚恐、如坐针毡,唯恐步万科后尘,笔者认为这不过是自作多情之举,两市具备“万科第二”潜质的上市公司还真不多。笔者就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想过万科究竟有多少地吗?
根据《万科周刊》公布的“一图看懂万科2016年半年度报告”,万科的“权益口径土地储备建筑面积3582万平方米”。
不少人以为,上面提到的数字,就是万科所有的土地。如果您这样认为,那您太图样图森破了。
根据万科2016年半年报,万科规划权益面积3582万平方米,在建权益面积3,900万平方米,旧城改造项目中的权益建筑面积294.4 万平方米,总共7,776.4万平方米。万科财报未披露竣工后未销售和竣工后销售未结算的面积,如果再考虑上述两项数据,万科应该改名叫“万万科”。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地够万科high多少年吗?根据万科披露的2015年财报,2015年度万科房地产项目结算面积为1,704.6万平方米,也就是说万科就是不再拿地,还能继续自娱自乐好几年!
从去年宝能举牌万科到现在,中国房地产梦幻传奇相信无需笔者再赘述,事实证明中国发展还得靠房地产,土地和房产是增值抗通胀的最佳商品。
万科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万科的股权非常分散、万科是地产界的第一品牌、万科的股价长期处于低位——万科就像一个为“被举牌”而精心设计的产品。
现在想想我们是如此的“单纯”,当初还担心宝能如何退出,不明白宝能为何要控股万科这个庞然大物,宝能究竟有没有能力经营好万科,然而这些根本就不是姚老板考虑的问题,姚老板显然比我们各位预想的成熟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