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新规严上加严 ST公司换壳“续命”难上加难
可以肯定的是,在监管层力图强化对违法或失信公司约束的大环境下,有“案底”的公司未来要“换壳”,必将面临着这道很难迈过去的槛。一位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有靠谱的重组方案,并且次年能摘帽的ST公司投资风险相对较低,然而有违法违规前科的ST公司绝不能碰。
“保壳”各辟蹊径
除了上述*ST金源和*ST黑化以外,*ST橡塑也于今年3月完成了重组上市,由橡胶塑料机械行业切换到化纤行业,中期净利润达到4.49亿元。
此外,截至目前,已经顺利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含已获证监会批复的)的ST公司还包括*ST百花、\*ST江化(7.290, 0.00, 0.00%)、\*ST创疗(18.700, 0.00, 0.00%)、\*ST易桥(9.580,-0.05, -0.52%)、\*ST蓝丰(14.210, 0.00, 0.00%)和\*ST工新(13.950, 0.07, 0.50%)。不过,更多的公司还没有那么幸运,多达15家ST公司目前还在推进或筹划重组事项。
从已公布的上半年业绩(包括不含具体数据的预测)情况来看,68家ST公司中,超过一半的公司仍然亏损。而这其中,不少ST公司所处的行业基本面并没有明显改善,在重组审核标准趋严的情况下,众多ST公司开始各辟蹊径,力争保壳。
一般来说,现金交易无需提交证监会审核,能够大大提高重组效率,比如ST狮头的重大资产重组就设计为现金支付。然而公司原有资产全部置出后,主营业务将发生根本变化,并且本次交易以股份转让为前提,公司控制权也极有可能发生变化。多个方面都触及重组新规对重组上市的认定标准,重组最终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