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纺并入中粮两大难题待解 央企改革提速
粮食不是市场化的竞争性商品。李锦认为,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核心问题,粮食生产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此次战略重组,使中粮在建造“大粮商”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李锦对本报表示,中粮的重组能力很强,在央企中首屈一指,有着丰富的重组经验。中粮持续强化资源配置能力,2015年进一步重组华粮集团和华孚集团,实现了粮食内贸、外贸、仓储物流的整合。
重组后面临两大难题
作为首批央企改革的试点企业,中粮面临着重组后两个难题,即如何消化整合并入的资产以及中纺的纺织业务如何运营。李锦说:“重组要重效益,要消化吸收,不能为了重组而重组,组而不化是一个大问题。”
外界较为关注的是中粮存在着非主业扩张和上市企业持续亏损、效益下滑的现象。根据中粮发布的数据,2011~2014年,中粮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均在60%以上,处于较高水平。
中粮旗下现有的上市公司中,除了几家业绩不错,其他均表现平平甚至亏损。财报显示,2015年中粮生化(13.130, 1.19, 9.97%)亏损超过14亿元,中粮控股亏损3.47亿港元。
李锦认为,中粮打造的全产业链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粗放的业务扩张,在产业链上游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过多过快的业务并购,使得传统优势业务渐渐落后。繁复的业务布局,给公司业务整合、企业管理、渠道建设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
李锦建议,中粮可以借这次重组整合业务分类,有效减少亏损。把粮油有关的业务整合在一块,粮油无关的业务整合成另一块,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走向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