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资源”将迎来通货膨胀
■ 谈股论市
如果未来企业上市成本较低,难度不大的时候,谁愿意去重组一家破败的企业而放弃自己上市呢?
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已有广东、上海、山东等多个省份制定并出台了国企改革相关细化方案及试点计划,随着更多省份的国企改革配套细则方案出台,清理、整顿、重组上市国企壳公司或将成为国企改革的重点。
由于中国股市在2015年遭遇的震荡行情,所以某些具有做空可能性的改革措施需要暂时缓行,而注册制的改革,就是暂停的主要内容之一。
注册制是成熟市场的IPO的基本形式,但是其得以良好有效的运行,需要有成熟的社会和市场环境,诸如健全有效的法治环境等等。一旦注册制实施,那么审核制下,因为审批带来的诸多加之于上市公司壳之上的价值将贬值甚至趋向于零,因为上市变得非常容易,上市公司的壳不再具有稀缺性。但是,如果社会法治不成熟,注册制下必然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因此,目前暂缓注册制是适宜的。
由于中国股市发轫于审核制,上市公司的数量受到严格控制,所以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成为了香饽饽。按照常识,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等于上市公司总市值减去净资产值,或者是等于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减去净资产值再减去无形资产的价值。这样来看,中国的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可能高达数亿元、十亿元甚至更高。
正是因为中国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畸高,所以长期以来出现了怪现象,那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大股东,拼命地挽救一些垃圾上市公司免于退市的命运。同时,也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畸高,也造成中国的上市公司IPO的成本较高,存在一定的隐性风险,如原“发审皇帝”一案。
尽管注册制当前按下了暂停键,但未来注册制依然是改革的方向之一。目前虽然维系着以往的发审制,但是许多细节上的修改已经让市场嗅到逐步放开的意味。
而且,随着中国反腐败事业向纵深推进,中国企业IPO的隐性风险不断降低,成本大大下降,那么也会促使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下降。此外,包括新三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板块的丰富,也会使得目前A股壳价值不断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