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保千里24个跌停板背后的“生态”反思
2016年底,一款“打令VR手机”经保千里发布后,引来不少人惊呼,说什么能与苹果媲美的,惟有“打令”。 在“生态圈”混,庄敏也与贾跃亭相似,一时“风生水起”、颇为嘚瑟。
紧接着,他们又推出了三款“打令宝”系列机器人,还当上了“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席”。(由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等30多家企业联合发起的。)
于是乎,庄敏“生态圈”开始吸引了不少大V的眼球。2017年4月,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二次到访保千里集团总部,李开复“介绍了多个正在筹备即将启动的优质项目,希望能与近年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领域发展迅速的保千里达成合作。”
10多天后,叶檀登门了!参观保千里多功能体验厅后,叶檀“对保千里适时启动‘智能硬件+’全新商业模式的全局视野与战略眼光表示高度认可。”
(叶檀在保千里总部操作体验打令VR手机)
此间前前后后的一阶段里,不少券商也纷纷出报告,对“保千里”建议“强烈推荐!”
好景不长,一路高歌的“保千里”,所谓“看好”的行情却在2017年7月急转直下,造假“东窗事发”! 据证监会处罚事先告知书,上市公司保千里通过九份虚假内容的协议,让重组资产评估值凭空虚增2.7亿元。因为2.74亿元的虚增金额,致使被借壳的中达股份支出股份对价达1.29亿股,并对实控人庄敏开出60万元罚单,加上相关责任人的罚款,总计罚款235万元。
消息披露后,舆论一片哗然。不少人认为,当时保千里市值是280亿,仅仅通过几分假协议,实际控制人庄敏就多赚了9.34亿,如此“轻罚是否鼓励造假上市?!”事实上,早在2016年底,保千里就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两个月后,保千里“生态”危机集中爆发,股价暴跌、银行抽贷,一系列诉讼之后,又是一轮债务违约、股权冻结、证监会调查等连环事件袭来。2017年8月,庄敏辞掉保千里董事长一职;3个月后,庄敏将所持25%比例公司股份所对应的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不可撤销地授予周培钦,保千里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也随即变更为年仅30岁的周培钦。
2017年8月,公司董事鹿鹏,在保千里第七届董事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替代庄敏出任董事长 。此刻,保千里的危机已不是管理层变动的单一问题了,继汇丰银行、平安银行先后冻结保千里部分银行资金、房产之后,10月24日,庄敏持有的该公司8.55亿股限售股,也被广东高院执行司法冻结。紧接着,保千里遭遇的就是接踵而至的债务违约。自去年9月曝出原董事长庄敏失联之后,保千里曾一度力图“自救”,可所谓的公司整顿处置领导小组,但还是以解散告终。12月19日,保千里公告称,原控股股东、原实际控制人、原董事长庄敏,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