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变脸百态调查 上市公司进入一场业绩变脸周期
“目前无法联系上王献蜀。”一位接近巴士在线人士表示。“这里面有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但更大程度上也和公司内控出了漏子有关。”
同样发生资金链紧张的企业还有*ST海润(600401.SH),该公司1月31日称,其已累计发生高达4.26亿元的银行贷款预期,同日业绩预告也披露,公司预计最高亏损达28.4亿元。
财务“洗澡”诉求
被市场形容为“连环炸”的密集预亏,已经对A股市场情绪带来了冲击。1月31日,在权重股的护盘下,虽然沪深指数下跌幅度有限,但出现下跌的公司数量仍然多达2684家,占A股市场总数的77.10%,有不少于161只股票触及跌停板。
有投行人士分析指出,当前大量巨额预亏的出现也与退市预期强化下,公司的“财务洗澡”诉求不无关联。
“退市制度正在被不断完善,可以预期以后的退市规则和执行,乃至被ST的规则将会越来越严格,目前按照既定规则连续三年亏损就可以退市了,所以许多公司可能会在远期财务筹划上做文章,”1月31日,上海一位投行保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例如将下一年可能出现的亏损放到当年,而将当年的收入延后确认,以此防止连续亏损现象出现。”
事实上,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的确是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头戏。2017年12月29日,证监会在答复人大提案时就强调,将从加强信息披露监管、要求中介机构勤勉尽责、修订完善退市标准、加强交易所一线监管等四方面完善退市机制。
“财务洗澡是应对被ST、被退市以及管理财报预期的一种技巧,更多时候也是一种利用规则的合规行为,”上述投行保代指出,“公司在会计准则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些坏账计提、资产减值更多的放在对应年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多家预测巨亏的公司中,坏账计提、资产减值的确时有发生。例如乐视网的百亿巨亏中,坏账计提和资产减值的部分就高达79亿元,而经营性亏损仅为20.4亿元;同时,被停产牵制的湖北宜化的巨亏中,资产减值损失也占据一定比重;此外,中国船舶也对部分建造合同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
亦有接近监管层人士坦言,针对部分上市公司因存货减值导致业绩与前值大幅“反转”的情况,监管部门也将从严核查,并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打击处理。
“有的公司可能确实出现偶发性的不可抗力事故,但也不排除一些公司及相关方存在信息披露违规、利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等违法情形的可能,执法部门对此将严密盯防,并对违规现象从严查处。”一位接近证监稽查系统人士称。(编辑:李新江)
责任编辑:陈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