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医院IPO被否董秘心碎 精神病院上市本就是笑话?
来康宁三年多了,我不后悔,北大光华本科毕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中国证监会的工作经历,注册会计师和律师双执照,什么样的工作不好找,为什么要去温州一个小地方,去一个精神病院。
这就是在2014年3月,马航370失事那天,我第一次走进精神病院,第一次这么近接触到这群弱势群体,他们是多么需要我们关爱。
从那一刻起,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帮助康宁上市,从股市融资,建精神病医院,帮助那些弱势的精神病人,让社会消除对精神病人的歧视。
建医院不容易,管理医院更难,扭转长期以来对精神疾病的歧视更是难上加难。昨天,我们被否了,我们不找理由,今天,我要清醒,不忘初心,我相信挫折是要让我不要骄傲,要谦卑,我们做的还不够完美,还要更加努力。

贰
不过,也正是王健的这条朋友圈,引来了网友们的另一番讨论:为什么精神病院要以上市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呢?
事实上,早在2016年12月23日,康宁医院即启动回归A股上市的进程。但在2017年3月,该公司因拟更换A股发售的法律顾问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而被迫暂时中止IPO进程。
另外,市场容量到底有没有招股书里说的那么大?昨晚康宁医院过会被否,就有不少网友都在转发一个令人发笑的段子:
据说康宁医院 IPO 死于一个问题。发审委问 , 根据你方招股说明书描述 , 中国人每3人中有1人是精神病 , 请问我们几人中哪些是精神病 , 如果不能如实回答 , 涉嫌虚假夸大市场容量 。 …… 可惜 , 董秘这时候没有勇敢站出来说:“五个发审会委员 , 加上四个上会人员 , 一共九个人 , 我们这边四个人全是精神病了 , 你们看比例够不够 , 给不给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