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归真实食物链:层层分包 多数投资人苦熬
当江南嘉捷(20.740, 1.89, 10.03%)连续拉出第九个涨停时,投资圈里一众投资经理的心情是复杂的。在中概股回归这个资本丛林里,投资机构和散户按照“总包”、“分包”、“接盘侠”的级别层层嵌套。赢者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极少数。

“360私有化的参与者是幸运儿。”某投资机构负责人表示。他介绍,还有一批资金“卡”在其他已经私有化但没能上A股的中概股里。他们能做的就是等待,等不下去的就找下家转让,转不掉就找原始股东回购。如果遇到原始股东没资金回购的,就只能被动成为“永久股东”或者血本无归。
一家在今年1月份就进行上市辅导,原本定于4月份上市的中概股,至今仍未有进展。为该公司提供并购贷款的商业银行透露,公司进行了又一轮融资,银行的并购贷款已经还了一半。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上市。
层层转包
奇虎360最终借壳江南嘉捷成功回归A股,让“中概股”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投资概念重又回到大众视野。实际情况是,曾经炙手可热的已经私有化的中概股,由于迟迟没法在A股变现,如今成了私募股权(PE)投资机构手上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能够参与奇虎360私有化回归A股的,只是极少数的幸运儿。
章浩是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一提到“中概股”他就直摇头。“我手上就有一家私有化的中概股股份。现在看来,这家公司是不可能在A股上市了。按照合同,到2018年9月清算。如果那时候公司还上不了市,我可以要求原始股东以年利8%回购。如果股东没钱,只有选择展期。我现在急于找下家,但大家都知道上市无望,原始股东没钱,所以根本没法脱手。”章浩一筹莫展。
章浩介绍,在私募股权投资这个资本丛林,他的公司是处于“食物链”中下端的小机构。“最多能骗骗小散户。根本没法拿到抢手的优质股权,没法赚大钱。”他对自己的地位相当清楚。
2015年鼎盛时期,有30多家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启动私有化进程,希望能回到A股上市。在这场资本的盛宴中,券商投行往往是这些中概股私有化项目的承销商,近水楼台先得月,券商投行处于食物链顶端。
券商一般不会直接参与中概股私有化后的分销,而是成立有限合伙公司来完成。例如在奇虎360回归A股的机构资金中,华泰证券(19.550, 0.39, 2.04%)和红杉资本联手设立了华泰瑞联二期产业并购基金,投资目标就是中概股和红筹股的回归。而华泰证券旗下负责投行业务的华泰联合证券,正是此次奇虎360回归A股的主承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