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A借壳”:政策放开 标准提高
11月6日,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出现在公司与江南嘉捷(14.160, 1.29, 10.02%)的重组说明会上。360公司“借壳”实质推进,成为中概股回A重启的标志性事件。
中概股与A股市场的联系十分微妙。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出海潮”与“回乡潮”交替出现,企业在境内外两个市场当中探索,为自己的资本野心寻求最佳安放地。自2016年初监管层悄然摁下中概股回A暂停键,到今年11月初政策悄然放开,550多天的“冷静期”当中,无论A股市场还是境外市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证监会11月3日曾对中概股回A借壳做出原则性表态,即“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参与A股公司并购重组,并对其中的重组上市交易进一步严格要求。同时,证监会将继续高度关注并严厉打击并购重组中涉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一财经独家从监管层人士处获悉,所谓进一步严格要求,包括必须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对外投资管理及外汇管理方面的要求,另外,交易所还将从前端对拟回A重组的中概股公司进行把关,包括财务、行业、诚信状况等,“不符合条件就不得推进”。
550天冷静期
2016年5月6日的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目前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渠道回归A股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这一表态,被市场认为是中概股回A“变天”的正式标志。
在此之前的一年里,A股市场并购重组十分热闹,借壳炒壳、炒炒不休。而中概股回也在A股形成一个“概念”,相关股票备受关注。
巨人网络(43.580, -0.34, -0.77%)先后借壳回归,七喜控股与世纪游轮走出令市场惊诧的强势连续涨停,赚钱效应显著。而被借壳或是疑为“壳”的相应上市公司,也成为资金爆炒的对象。不仅如此,更多上市公司通过参与中概股私有化等曲线方式,加入这场盛宴;宣布参投相关项目的公司股票,也是频频大涨。
与此同时,对中概股通过私有化在境外、境内市场间进行估值套利的质疑开始出现。就在资金爆炒和泡沫渐生的时候,监管层紧急叫停。
在监管层明确表态之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版本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6日,证监会对此正式发声表态。新闻发言人张晓军称,证监会目前“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渠道回归A股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这一表态,被认为是中概股回A“变天”的正式标志。
据张晓军介绍,近几年已经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在退市后,通过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特殊性,对境内外市场存在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的现象应予以关注。”他说,证监会已经注意到市场对于证监会暂缓中概股回归的相关传言,目前针对相关影响正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