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业绩冰火两重天 这些股票受机构牛散追捧(股)
这些股票最受欢迎
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梳理次新股三季报发现,从机构的持仓和调研情况来看,次新股的投资逻辑逐渐向“稀缺性”和“确定性”两方面同步演进。
所谓“确定性”则要求股票业绩表现出色,并且具有长期盈利的可能性。
明显的趋势是,机构持仓较多的企业大多业绩表现出色。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机构持股比例在20%以上的次新股有48家,多家为三季度新增持仓。业绩上,上述48家中只5家三季报净利润同比下滑,只有科达利(79.700, 4.81, 6.42%)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20%,即使扣除业绩同比增速高达7倍寒锐钴业,剩余47家的三季报营业利润平均增速也逼近75%。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张峻晓表示,2016年以来,机构投资风格整体偏向业绩和价值,这样的操作风格在次新股的体现也相当明显,张峻晓认为,机构价值投资的逻辑会持续加强。
不仅机构在买,牛散也在买!
“稀缺性”,是公司处于A 股相对稀缺的行业,且市场空间较大,公司是增长确定性较强的行业龙头。
机构调研则情况则反映了对于一些“稀缺性”股票的追逐。市场普遍认为,A股普遍缺乏且批量涌现上市公司的行业有新材料、芯片设计、体外诊断、体育和家具等,这些股票是明显的“稀缺性”标的。
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发现,牛散赵建平三季度共在10个次新股的十大流通股东中露面,涉及行业半数为电子和医药生物,且业绩方面,也仅有1家出现净利润下滑的现象。
事实上,机构调研也大多集中于上述行业,比如家具行业的尚品宅配(172.300, 5.88,3.53%)